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濠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蒋吉的《大庚驿有怀》中,“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愁》)是崔浞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沟通的桥梁。

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的荒凉景象。

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王云庆、郭熠程《从(全唐诗)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驿馆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种类齐全,既巩固了统治,也丰富了唐诗的内容。

B.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件,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

C.驿传制度到了唐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可见唐朝国家政治、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D.唐诗“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所写内容应属唐代驿使的职责范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后介绍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特点、驿使的职责和驿传制度的衰落,条理清晰。

B.从唐诗中可窥见唐朝驿传制度发展状况,这折射出文学具有反映社会风貌的功用。

C.文章分析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繁盛与衰落,印证了驿传的发展与国势盛衰息息相关。

D.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论证充分。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命令上传下达机制,唐王朝驿传机制诸多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传递文书。

B.唐代较为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的形成与疆域的广大及加强疆域控制的需求相关。

C.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在《宜城歌》中就有反映。

D.许多唐朝诗人曾经主持过驿传,虽然官阶不高,但其工作清闲,可诗酒怡情。

 

1.B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件,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错误。结合“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分析可知,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是为政治服务的。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相互”错,结合“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分析可知,馆驿诗对驿传制度没有促进作用。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因果倒置。结合“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分析,是驿传随国势的衰落而衰落。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农夫在“痛定”之后,决定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成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仅仅几年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的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多达几万人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修改两段病文

(一)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方面各有一处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蛋白质在人体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大脑活动的维持、促进化学反应和抵御外来“入侵者”等任务,在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方面有着极为要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鸡蛋、瘦肉、鱼虾等。

(二)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三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找出并作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 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学生。久闻贵刊大名,决定向贵刊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所给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与所给句子组成一副语意相关的对联。

(1)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从容闲谈, ① 所谈是饶有趣味之事, ② 世间琐屑无聊之事,都能以率真性情相见,这真是一大快乐, ③ 这样的人是很难遇到的。 ④ 言谈之人对自己的意见一味认同,这与一个人独坐有何差异呢?我们平时交谈,有完全倾向于对方意见的, ⑤ 意见略有分歧的,说“我的看法不完全是这样”“因此,我认为”等,这些  ⑥ 可以用来享受言谈的乐趣。

A. 不论  或是  但是  因为   

B. 不论  还是  可是  如果   

C. 无论  还是  只是  如果  也有  

D. 无论  或是  只是  因为  也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门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它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间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