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

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1:评价王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 示例2:评凤姐为“贾宅第一罪人”不恰当。脂胭斋评王熙凤为“贾宅第一罪人”主要是因其使各种狠毒手段阻止贾琏娶尤二姐,而不顾贾家香火延续。虽然王熙凤阻止贾琏娶尤二姐一事的确表现出了女性的嫉妒、自私和狠毒,是一大罪责,但因此就断定她是“贾宅第一罪人”是不恰当的。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是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离心离德的贾家上下,其中包括贾府众多仆从。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王熙凤做出评价,无论回答“凤姐无私”还是“可怕可畏”,甚至“奸酸刻薄”“极不义气”“贾宅第一罪人”,都需要考生对名著《红楼梦》极其熟悉,了解王熙凤为人办事的风格,能够把握住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才能自如回答。说“凤姐无私”,主要是针对王熙凤处理秦可卿的丧事而言的,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说王熙凤“可怕可畏”,是由于凤姐在人情世故上的机变,待人接物上的泼辣,对此脂砚斋有这样评语:“琏二爷惧内形景写尽了”,“凤姐训贾琏声势亦盛矣,令人胆寒”,“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可见王熙凤的强势已经使贾琏畏如虎,只能言听计从。在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兴儿曾这样评说凤姐:“……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二爷的面打个烂羊头。”然而王熙凤再怎么强势,毕竟是女人,而且随着身体的一点点垮掉,她后来已经无力惩治贾琏;而贾琏一旦翻脸,强于王熙凤十倍,他可以休妻,甚至可能杀死王熙凤。这就是《红楼梦》一派华丽温婉场面下残酷的人生,曾经的强者王熙凤其实也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女性。说王熙凤“奸酸刻薄”“极不义气”,是因为她在人际关系繁中复杂的家族中,处处都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捍卫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一边对“老祖宗”奉承巴结、极力讨好,一边对王夫人甜言蜜语,对周围平辈也极力拉拢关系,对待下人打压收买,对触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她用“月钱”放高利贷,“月钱”放的晚,引得下人不满。馒头庵里以帮人打官司为由轻松赚取几千两贿银,心安理得。贾芸为了谋个大观园里的差事,也给王熙凤送礼行贿。王熙凤狠毒的一面在贾瑞之死和尤二姐吞金两件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本可以放人一马,狠毒的王熙凤毫不手软地置人于死地。说王熙凤是“贾宅第一罪人”,似乎有点言过其实,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考生依据以上分析,抓住自己最想表达的一点,进行评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赞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润熨帖的感受         熨帖:舒服痛快

B.氤氲而出               氤氲:烟雾云气浓郁

C.徜徉行止               徜徉:徘徊,心神不宁

D.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翘楚:杰出者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3.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4.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③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④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

①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之                          得:找到

②不足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                 庙:朝廷

A.①⑦ B.②⑧ C.③④ D.⑤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4.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