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中学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虽然品种形态多种多样,①____。因此科学家们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的。②____,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③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____________山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髙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____________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____________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____________。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割 鬼斧神工 延展 心照不宣 B.分割 天造地设 延展 心有灵犀
C.切割 天造地设 延伸 心照不宣 D.切割 鬼斧神工 延伸 心有灵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B.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C.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D.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
B.像是摆岀的一道晩秋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C.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D.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马角生①,燕丹归北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注]①小说《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鸟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渡易水
[明]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③,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抗清义士。②并刀:一种锋利的刀。③匣中鸣: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水》前两句从咏史写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易水送别的背景。
B.《易水》后两句回到现实,以行人的口吻说“东流易水声”中包含“无穷恨”。
C.《渡易水》前两句运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发出鸣响,抒发不平之气。
D.《渡易水》后两句写易水美景,以议论作结,强烈表达了悲愤之情。
2.具体分析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2.下列对文段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五官。
C.“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D.“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B.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