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则文稿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用餐启事
学校定于2019年5月18日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为展示我校崇高形象,给莅临我校的各位家长提供周到的服务,经研究决定,本食堂届时将设立临时饭卡售卖点,以解决家长们就餐不便的问题。临时饭卡有效期仅限5月18日,过期就没有用。
由此给广大师生带来不便,敬请包涵和谅解。
2019年5月14日
学校餐饮中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斑马线是一个直观的窗口。斑马线不仅是一道“红线”,①__ 。对行人而言,礼让斑马线,就是守护生命线。因为,与机动车相比,行人是弱势群体,无论从身体的保护上还是行进的速度上,行人都处于劣势。从这一点出发,②__ 。对司机而言,礼让斑马线,③__。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也曾说过:“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做出最大牺牲的人,都被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因此,礼让斑马线,也是对每一位行车司机的道德考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无济于事的。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甚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被罩在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有条不紊地运作着。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种痛苦,倒不如使其速朽,让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散去。
1.下列各句中与“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C.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B.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C.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D.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一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显德,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开宝”“淳化”等。
C.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D.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直属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D.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