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_______。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 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________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 技发 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________。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也有安全风险 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段意: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解答本题,要关注空格前后的内容。整个语段阐述的是核电的相关问题。 第一空,根据空格前“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及空格后环保人士支持核电却又很纠结,可知空格处应填“也有安全风险”之类的语句。 第二空,根据空格后的问号与“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等内容,可知不仅仅是核电有这样的问题,空格处可填写“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之类的反问句。 第三空,根据前面的“发展中不同诉求交织、冲突”与后面的“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等内容,可以推出空格处应填写“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之类的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_______,却以其华丽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C.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D.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 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 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 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

B. 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C. 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见微知著

D. 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管中窥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后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山水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自然界的微小生物来说明什么是“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①,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注释)①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敲”言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体现出主人公因与心上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风摇动翠竹的声音使主人公更加烦乱。

B.“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心上人走后形单影只、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

C.“芳草不迷行客路”是说异地的“芳草”不能迷失“行客”的归路,也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盼望心上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

D.“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是说最苦的是天天等到黄昏月下,站在弯曲的栏杆旁,翘首以望,运用夸张的手法,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写尽离愁。

2.“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足”“掬”二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楚王(司马)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爵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怀帝为抚军将军,以含为从事中郎。惠帝北征,转中书侍郎。及荡阴之败,含走归荥阳。永兴初,除太弟中庶子。西道阻阂,未得应召。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荆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B.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C.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D.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

B.郎中:文中指一种官名。战国时为宫廷(国君)的侍卫。

C.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

D.谥号:指封建时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一生功过的褒贬总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含出身官宦人家,追求高洁品性。嵇含祖父、父亲都为朝廷官员。嵇含好学且擅长写作,分别用“归厚”“慎终”来给自家门、室命名,表明心志。

B.嵇含审时度势,善于进言。任长沙王司马乂骠骑记室督、尚书郎时,援引史实和分析当时现实,成功劝服司马乂接受建议增设了郎官和令史。

C.嵇含身逢乱世,命途多舛。跟从惠帝北征,转任中书侍郎,荡阴战败后逃归荥阳。跟随范阳王司马虓屯兵许昌,任襄城太守,襄城被攻破又奔走投靠刘弘。

D.嵇含与人结怨,被人暗杀。刘弘去世,嵇含被推荐统领荆州,刘弘部下郭劢与嵇含有矛盾,郭劢担心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深夜乘其不备杀死嵇含。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

(2)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芭蕉花

郭沫若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罢。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它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官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写于福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得了头晕病,呻吟呕吐,十分痛苦,需要芭蕉花入药治疗才能缓解。

B.芭蕉花不容易买,一是四川的芭蕉花很不容易开,二是大家视之为祥瑞。

C.母亲追问芭蕉花的来历,“我”据实回答,受到父母的惩罚,心里伤心却不以为然。

D.文章托物言志,在怀念母亲的同时,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2.文中划横线的两句话提到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说“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