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B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此类试题首先要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然后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特别要注意其细微的差别。 本题中,①③⑥中的“之”用在名词或名词结构之间,表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⑤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成为一个主谓短语,作了整个句子的主语,是结构助词,起取独的作用;⑦⑨中的“之”,人称代词,他;⑧中的“之”,指示代词,这;⑩中的“之”,动词,到。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yáng)  壶shāng)  出yòu)    景翳

B. 不()    耘)     登东gāo)  孤舟(zhào

C. 微()    流)     观(xiá)    庭柯(gài

D. 西chóu)  盘huán)   遑(huáng)  欣载奔(zǎ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的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大降费力度,切实减轻社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决定自2019年7月1日起,降低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出入境证照类收费、商标注册收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其中,受理商标续展注册费收费标准,由1000元降为500元;变更费收费标准,由250元降为150元。对提交网上申请并接受电子发文的商标业务,免收变更费。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_______。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 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________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 技发 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________。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