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突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分享你的认识,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珍惜当下 “在下一秒钟,命运如何转动,没有人会晓得。” 每每听到这动人的旋律,心中总会感慨万分。的确,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能预料;相反,珍惜当下的美好,我们却会收获很多唯美的记忆,心中感到充实与满足,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收获“最大的麦穗”。 记得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们去麦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规定只许一路走下去,不能返回去寻找。于是学生们沿着麦垄一步步走向对面,身旁个个都是大麦穗,但却不知哪个是最大的。他们都认为前方肯定有更大的,却不曾想,当他们迈出麦田的那一刻,手中空空如也,没有人找到那最大的一穗。苏格拉底笑了,“麦田里到处都是‘最大的一穗’,但你们却总想着前方还有更大的,于是你们的手里空空。”是学生们没有珍惜当下的那一穗,从而错过了那“最大的”;恰想,当看到那大麦穗时,将之摘下珍惜,那便是你人生中“最大的麦穗”吧。珍惜当下,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便会收获那“最大的麦穗”,正是因为没有珍惜当下,他们才错过了无数良机。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品味内心的满足。 李白自那日摔门长安城,便开始随情畅饮,纵酒高歌。他是向往入世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在仕途上的不如意阻挡了他的指点江山,却成就了他内心的满足。无官一身轻,他珍惜当下的闲适与不羁,大醉三百篇,“举杯邀明月”,在高楼上起舞,于瀑布前当歌,用那当下的豪情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太白珍惜这难得的当下,自在而充实;也正因为他珍惜这当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累累大作,便有了“诗仙”的美誉。似仙般的生活,是满足的生活。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谋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未雨绸缪,顾名思义,就是在未下雨的时候准备下雨时的状况。这便是珍惜当下的空闲,去努力为明天付出。多少有成就的人,正是珍惜当下,才辉煌腾达。鲁迅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他正是珍惜当下,才有了笔下那生动的孔乙己、那动人的故乡,才有了中国的新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当下”,是禅语,意为瞬间。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把握一生的时光。最美好的记忆永存当下!珍惜当下吧,唯美的记忆环绕于心间,充实而满足,抬头望,未来更加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十分明确——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分享你的认识,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 本题的材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病隙碎笔》中一段话:“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突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段话是史铁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人生的切实感悟与人生智慧。根据材料可知,最初,史铁生因疾病坐上轮椅、他伤心绝望。之后又生褥疮、患上“尿毒症”,一次比一次更精糕的经历,让他觉得之前的时光也是好的。最后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每一时刻都很幸运,应该把“幸福的底线”定的低一点,也就是懂得满足,才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二是灾难无法预测,但要有时刻准备应对灾难的积极心态。题目给出的任务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分享认识,二是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所以所写文章的观点应该是正面积极的。 参考立意: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1)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2)应该乐观甚至敬畏地对待不幸;(3)放低幸福的底线、幸福源自内心;(3)知足者常乐;(4)灾难无法预测,但要有时刻准备应对灾难的心态;等等。 行为结构安排:首先拟直接点明或者隐含观点的标题——《珍惜当下》,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然后由歌词“在下一秒钟,命运如何转动,没有人会晓得”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珍惜当下的美好,我们却会收获很多唯美的记忆,心中感到充实与满足,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正文主体部分采取并列式结构,从“珍惜当下,我们会收获‘最大的麦穗’”“珍惜当下,我们会品味内心的满足”“珍惜当下,我们会谋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结尾进行总结,指出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把握一生的时光。最美好的记忆永存当下!然后紧扣中心论点发出号召——珍惜当下吧,唯美的记忆迷绕于心间,充实而满足,抬头望,未来更加美好。 相关素材 1.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切像沙漏般滑过我们的思绪。我们想着“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念着“一切都不会过去”。因此,我们只需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种豆南山下 古人中崇尚山水,眷恋田园的便不得不提到东晋诗人陶渊明。一贯之中,他总是向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归隐生活。他虽无寄情山水的哀怨之情,却有活在当下的快活之感。一心只染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安逸。陶公他没有追往过去,也并没有向往未来,他只是单纯地隐于山水田园之中。或许,他就是做到珍惜当下,把握现在的古之第一人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很难想象诗人杜甫被贬之后过的是什么日子,只记得他笔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月夜之景,却也难求他“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乐观旷达。他安于接受生活窘迫的现实,不为自己的政事所牵累。也不曾向往将来生活会怎样,只求在这茅草屋中安度晚年,过着安心舒适的生活。似乎晚年杜甫也学会了珍惜当下,把握现在这个道理。 天生我材必有用 很多人能如诗仙李白一般豪放不羁?他一生淡泊名利坚持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道理,他曾与岑夫子、丹丘生一同烹羊宰牛,在山林之中“将进酒,杯莫停。”如此逍遥自在,快活于天地之间,对着艰险的蜀道他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一生哪有摧眉折腰?还看九万里风鹏正举,喜笑悲歌气傲然。他不回想过去,不展望未来。他只求与友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印证了那句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2. 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中,总会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也许是正在拥有的,也许是已经错过的。拥有的,总有一天会失去;错过的,总是在抱憾。当失去的时候,我们总会悔恨自己在拥有时没能好好珍惜,“如果还有一次拥有的机会,那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人总是这么可悲的想,当下一次的拥有降临时,这次拥有的是与上次不同的。而这次的拥有只会让人陷入其中,而真正懂得珍惜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如果懂得珍惜,学会珍惜,那么,就算这次的拥有失去了,你也不会心存遗憾,而会对自己说:“这次的拥有让我感觉很幸福”。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心中必然会多了份甜蜜的回忆,这样的回忆是那些不会珍惜的人永远没有的。 懂得珍惜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他们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会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他们会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更好的生活。他们会珍惜当下的东西,不会太长久的考虑。惟有珍惜当下,才能更好地拥有。惟有更好的拥有,才能更好的生活。惟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 3.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看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黎戈《私语书》 所有时间时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逻辑规律中有一条“排中律”,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例如:面对“雪”这一具体对象时,张三说“雪是白的”,李四说“雪不是白的”,就“雪的颜色”这命题两个人的判断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则两句话中必然有一句是真的。根据这一规律数学家斯摩林把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情节,改编成了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金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银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肖像在银盒里”,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答案得出的推论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脾丰富,唱脸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B. 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 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 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B. 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 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 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著作,很难被遗忘的开创性著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 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C. 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D. 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当年宏伟建筑、人物风采,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朝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②碛():沙石堆积之地。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2.诗歌三、四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