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有很多消费数据暴露出当下部分年轻人“面子”凌驾于“票子”之上的尴尬现实。他们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假精致”,让自己焦头烂额,甚至陷入“隐形贫困”中。一位心理学家表示,要有崭新的价值判断,改变“物质比素质重要”的观点。“物质只是一时的,素质才是长伴一生的。”因此,精致不能依靠高消费来实现,而是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是一种严要求、不将就的生活态度。年轻人要通过奋斗和拼搏,为未来创造真正的精致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个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
请根据诗句填写出我国的传统节日。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以上诗句对应的传统节日名是: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名著与作者国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巴金 (中国)
B.《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C.《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 狄更斯(法国)
D.《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澳门历史古城区由 22 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 8 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第 31 处世界遗产。古城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材料语言、装饰手段等美学观念在此融为一体,宛如一座 的东西方建筑艺术博物馆。徜徉其中,人们会惊异地发现,( ),从巴洛克风格到新古典主义都有典型代表。而数量众多的优秀宗教建筑, 也因教派的不同而 。同时,这些西式建筑在其原有风格中又糅进了南洋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地方的建筑特色,形成了 的建筑风格。整个街区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的影响。与西方建筑近在咫尺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民居。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澳门历史古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的 ,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色古香 各有千秋 独出心裁 经久不息
B.古色古香 平分秋色 独树一帜 经久不息
C.美轮美奂 平分秋色 独出心裁 生生不息
D.美轮美奂 各有千秋 独树一帜 生生不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在这里保存
B.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
C.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被这里保存
D.这里把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保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B.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C.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书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D.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