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是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 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 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
D. 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 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 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D. 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 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C. 中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D. 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事先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做好了,我们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的人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不会迷惘和盲目。
也有人说,人生即兴发挥很重要,我们无需规划设计,只管随机应变,须知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总会到达自己想要的远方,顺其自然就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給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下面是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分别作出修改说明。
尊敬的刘教授:
您好!
获悉下周日晚上19点,2020届同学将在学院礼堂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80寿辰,学生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祝福,并寄学生近期创作的一幅墨宝给先生,恳请先生雅正。
恭祝
安康
2019年10月26日
学生:张三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 ”地考察研究。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携带供给型”。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日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 ,却又远在天边。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 。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 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B.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C.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D.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B.“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
C.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D.“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脚踏实地 近在咫尺 自给自足 日复一日
B.实事求是 近在咫尺 自力更生 日复一日
C.脚踏实地 触手可及 自力更生 长年累月
D.实事求是 触手可及 自给自足 长年累月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蔑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