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构成排比。 ...

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构成排比。

上进、知止、守正,互为砥柱,互相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才会绚丽。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进”好比油门 ,速度上去了,才能更快地抵达目的地_______________

 

“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紧急制动,才能避免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 “正”好比方向盘,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确保人生之途不脱轨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构成排比”,然后分析仿写句子的句式、修辞、内容。从语段来看,这段文字中,“列车”是总喻体,根据上文中的“上进”的提示可知,应从“知止”“守正”两个层面依次仿写,中心要紧扣“人生”,联想要恰当,如从“止”可联想到刹车,从“正”可联想到方向盘。句式运用上,要运用“……好比……,……,才能……”的句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文是为父亲举办个人画展的小王给著名画家苏先生的一份邀请函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苏先生,明天请您到舍下一坐,我会把令尊的墨宝悉数捧出,让您指正。明天早上七点请您在寒舍恭候,我们将到您家接您。真诚期待您的拜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         ,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词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创造出社会价值和是否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         ,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         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而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B.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而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C.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更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D.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2.下列在文末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那么语言就是一座城市

B. 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C. 只有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才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D. 虽然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但是语言还是一座城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先入为主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昙花一现

B. 料事如神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昙花一现

C. 料事如神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稍纵即逝

D. 先入为主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稍纵即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作者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表兄弟之间话旧的诗,亲故久别,老大相逢,人世沧桑,感慨良多。

B.中间两联写话旧的内容,亲故重逢的欣喜和人生遭遇的甘苦都蕴含其中,道尽了种种往事。

C.尾联写“话旧”的结束,这结束预示着再一次的离别,句中“又”“愁”炼字精妙,写出了不尽的惜别之情。

D.这首诗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诗人和表兄一夜话旧,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圆。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廣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秋,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賡手笔也。三十三年,言官効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効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賡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池,中外解体。賡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帝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赓以老,屡引疾。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効赓十二大罪,帝怒,贬振先三秩。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ー月卒于官。遺疏陈时政,语极悲切。赠太保,谥文懿。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病云。

 (摘编自《明史朱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B.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C.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D.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人/久不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编修,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明朝隶属于翰林院

B. 侍读,职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

C. 礼部,古代官署,掌管嘉礼、军礼、吉礼、凶礼、宾礼管理学务及税收等。

D. 优诏,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奖励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赓巧妙讽喻,委婉劝诫。万历年间,宫中兴建园林,当时朱赓担任皇帝的日讲官,恰好讲到宋史,就大讲特讲“花石纲”对宋朝的危害,以此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 朱赓淡泊名利,辞官不就。朱赓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担任礼部尚书时曾辞去职位,后来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原来的官职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一再推辞不做官。

C. 朱族敢于进速,直陈看法。万历三十年秋天,朱赓上书陈说收取矿税的祸随后与沈一贯和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相关奏章,深刻揭露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 朱赓年虽高迈,忠于国事。朱赓单独掌管大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等,没有实行,他就脱去官服到文华门恳求皇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

(2)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