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驼刺 裘山山 作家们上山来的时候,小石正在房间里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驼刺

裘山山

作家们上山来的时候,小石正在房间里烤火。虽然已是七月,但在这个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哨所上,温度依然很低。

外面传来了排长的声音;各班注意了,马上到学习室集中!

学习室里,营长正陪着作家们说话。小石迅速地看了一眼,六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一个女作家正笑眯眯地跟排长说什么,另一个女作家正抱着氧气瓶在那里吸氧,脸色十分苍白。小石感动地想,这些叔叔阿姨上来一趟多不容易呀。

营长开始介绍作家,小石注意到那个笑眯眯的女作家的名字,她居然叫向太阳。

排长涨红着脸说,今天是我们哨所的大喜日子,这么多著名作家到我们哨所来了,现在就让我们唱一支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吧。

作家们呱唧呱唧地鼓起掌来,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更是笑容满面。

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

雪山顶上有个查果拉

……

查果拉山高风雪大

山上自古无人家

……

这是他们哨所的歌,不过平时他们倒很少唱。别的歌也很少唱。唱歌很耗氧的。

忽然,小石发现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哭起来了,她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抹眼泪,然后就跑出了学习室。小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刚才她还笑眯眯的呢,怎么一转眼就伤心起来了?哦,肯定是高原反应。自己刚来的时候,不也因为高原反应掉过眼泪嘛。

小石这么一想,就抱上大衣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

门外,女作家一个人站在墙边抽泣着。小石把氧气枕递给她,说阿姨赶快吸吸氧就没事了。女作家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不要,我不是高原反应。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小石叫阿姨时觉得很自然,小石毕竟才十七岁。女作家犹豫了一下,穿上了大衣。小石又问,阿姨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女作家深深吸了口气说,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都夏天了,你看你们这里还是寸草不生……说着她的眼泪又下来了。

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但他没说出来,他不好意思说这些排长平时爱说的话。他脱口说出的是,阿姨我们这儿有花,真的,有鲜花。

怕女作家不信,小石马上低头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一朵。他采下来递给女作家:阿姨你看,这就是我们查果拉的花。

女作家惊异地睁大了眼睛。的确,小石手上拿着一朵花,尽管它非常小,色彩也不鲜艳,但它的确是花。薄如蝉翼的花瓣是蓝色的,坚硬粗糙的叶子是暗绿色的。茎秆上还有细微的毛刺,有些扎手。

女作家接过花,孩子似的叫了一声,天哪,太漂亮了!它叫什么名字?

小石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疑惑地说,为什么叫骆驼刺?

小石说我也不知道,排长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自语似的说,它怎么能叫骆驼刺呢?除了刺这一点是确切的,其他地方和骆驼毫无相似之处啊。小石一想也是,自己以前竟没想过这个问题。

女作家的情绪似乎好起来,她低下头找花,一找,发现四周真有不少骆驼刺。它们一丛丛地钻出沙砾地,在瑟瑟的冷风里绽放着,初看毫不起眼,细看却无比动人。

作家们要走了。

太阳作家特意跑来跟小石合了影,然后把大衣脱下来还给小石。她跟小石说,我回去就给你寄照片,说完马上钻进了车里。其他人都站在那儿和战士们一一握手,唯有她躲在汽车里不出来了。小石知道她肯定又在那儿掉眼泪了。小石想,这个阿姨心太软,像孩子。

作家终于走了。哨所又归于平静了。

小石穿上大衣去阵地站岗。小石觉得自己很幸运,站岗的时间刚好在作家走后。他持枪站在哨位上,站得很直。背后是鲜红的石碑,上面写着“查果拉哨卡”,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和蓝天。

小石将手伸进大衣口袋,指头被什么轻轻扎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骆驼刺。她怎么没拿走?小石又想起了太阳作家的话,它为什么叫骆驼刺?它和骆驼毫无相像之处呀。

忽然,道亮光出现在小石脑子里。

小石慌慌地想,等会儿一下岗他就要给太阳作家写信,告诉她他终于知道骆驼刺为什么叫骆驼刺了,它和骆驼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

小石想,太阳作家不是说她喜欢“等”嘛。现在,在她回家的路上,有一封信正等着她呢。

小石立刻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好意境深深地陶醉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小石七月份还在房间烤火,女作家上山后抱着氧气瓶吸氧等细节,在看似不经意的叙写中交代了哨所的自然环境,表达别有用意。

B.小说写战士们唱起哨所之歌的情节,既生动展现了哨所边防军人的精神风貌,也通过歌词含蓄写出了查果拉哨所对于美丽大草原的特殊意义。

C.女作家抹着眼泪跑出去,是因为她被军人感动了;小石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则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小说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军民亲密的关系。

D.小说以小石给太阳作家写信为结尾,不但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也符合小石作为一名小战士的形象特点,还使作品有了温馨浪漫的气息。

2.小说中小石说“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查果拉哨所的边防军人有哪些神似“骆驼刺”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要以战士小石的视角来写人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C 2.①顽强坚忍的意志。边防军人常年驻守在干旱、寒冷、高海拔的雪山,和生存在这里的骆驼刺一样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②积极昂扬的态度.边防军人坦然面对艰苦的条件,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如同骆驼刺一丛丛钻出沙砾地,在冷风中绽放美丽花朵一样。 ③平凡质朴的精神。边防军人以戍边为己任,有哨所的地方就有他们,如同骆驼刺小且不起眼,色彩不艳,叶子坚硬粗糙,随处可见一样。 3.①小石是一名小战士,以他的视角来写哨所生活,更能体现年轻军人在荒凉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成长,突出年轻军人的纯真伟大。 ②小石年仅十七岁,以他的视角来写与女作家的交流,可以使小说细节描写显得真实合理,更好地表现女作家的率真和对军人的理解。 ⑧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自然融入小石的心理描写,能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士的主题更鲜明。 ④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借小石的单纯朴实,凸显小说中人与事的纯粹美好,使作品具有一种澄澈纯净的美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小石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则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错,原文是“小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刚才她还笑眯眯的呢,怎么一转眼就伤心起来了?哦,肯定是高原反应。自己刚来的时候,不也因为高原反应掉过眼泪嘛。小石这么一想,就抱上大衣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可见小石跟出去是出于对女作家的关心,不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提示回到原文去筛选相关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题目是,查果拉哨所的边防军人有哪些神似“骆驼刺”的地方?请简要分析。本题要从边防军人和骆驼刺的相似点上来分析。 首先,二者的生存环境一样,体现出的意志品质相似。原文描写战士们的生存环境“虽然已是七月,但在这个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哨所上,温度依然很低”“查果拉山高风雪大,山上自古无人家”,这个地方是常年干旱、寒冷、高海拔的雪山,自然环境恶劣,而战士们和骆驼刺一样战胜了这艰难的环境,体现出顽强坚忍的意志; 其次,面对恶劣环境的生存态度一样。原文写到女作家听到战士们唱歌,感动得落泪,“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战士们面对恶劣的环境还高高兴兴唱歌,骆驼刺“它们一丛丛地钻出沙砾地,在瑟瑟的冷风里绽放着,初看毫不起眼,细看却无比动人”依然在寒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由此展现出二者积极昂扬的相似的生活态度; 第三,二者的精神相似。战士们丝毫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小石只是众多战士中普通的一个,边防军人以戍边为己任,有哨所的地方就有他们;而“她低下头找花,一找,发现四周真有不少骆驼刺” 骆驼刺也是小且不起眼,色彩不艳,叶子坚硬粗糙,随处可见;他们平凡质朴的精神相似。 3.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技巧。具体考查写作视角。因讲述者的不同,分四种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也有区别,”我“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也可以只是个配角。第二人称视角,这种视角的小说非常少见,也就是以”你“为主角创作。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简称为第三人称视角,之所以叫“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是因为写作者主要着墨于一个人物,而对其他人物都只是有限地描写。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称为上帝视角。题目是,小说主要以战士小石的视角来写人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首先要确定小石的身份,他是一个年轻的边防战士,然后分析以他为视角的好处,可从人物塑造、主题展现、特殊效果几方面来分析。 人物塑造方面。从“小石”这一年轻边防战士的角度来写,比如,写小石并不觉得这里多么艰苦,他和其他战士一样在这里站岗、生活,关心女作家,给她采骆驼刺等描写,可以展现年轻军人在荒凉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成长,突出年轻军人的纯真伟大。另外,通过小石的视角来看“小石迅速地看了一眼,六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一个女作家正笑眯眯地跟排长说什么,另一个女作家正抱着氧气瓶在那里吸氧,脸色十分苍白。小石感动地想,这些叔叔阿姨上来一趟多不容易呀”,使细节更真实;“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女作家深深吸了口气说,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都夏天了,你看你们这里还是寸草不生”,通过小石的视角表现了女作家的率真和对军人的理解。 主题展现方面。能自然地通过小石的心理描写“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士的主题更鲜明。 特殊效果方面。小石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战士,他还十分单纯朴实,比如对作家们到来的感动,能细心察觉女作家的流泪,并“把氧气枕递给她,说阿姨赶快吸吸氧就没事了”“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借助小石与女作家的接触,也展现了女作家率真、关心军人的美好品质。小说借小石的单纯朴实,凸显小说中人与事的纯粹美好,使作品具有一种澄澈纯净的美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南南合作,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575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到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653元增长到10371元。同时,贫困地区新业态快速发展,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

(摘编自外交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张文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产业扶贫研究》)

材料二:

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体系。

亿利生态光伏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五个层级的循环收益。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等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治沙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亿利集团打造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王文彪《大漠奇迹》,朱富乐《46国记者打卡库布其沙漠探秘荒漠化防治秘诀》)

材料三: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其中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剩余的1/3土地也属于沙漠边缘的半荒漠地带。

毛塔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1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持续的干旱使植被严重受损,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部分地区贫困化加剧,人们为了生存,被迫毁林毁草,过度开垦土地,超载利用牧场,形成了“贫穷加剧沙漠化,沙漠化又加剧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荒漠化已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毛塔人口不足450万,贫困率达31%,如何有效脱贫成为历届毛塔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热情高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毛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未来中毛合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红等《毛里塔尼亚终于走出了历史 \frac{Hb}{ 怪圈》尤源等《毛里塔尼亚的荒漠化回题》)

材料四: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

以支付为例,我国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技术优势,建成网络支付资金清算基础设施,实现卡基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转变,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移动支付服务格局。贫困农户可以实现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的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摘编自赵阳《让“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张妮等《中国移动支付,用暖科技贡献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也要各地因地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贫治理模式。

B.在“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中,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从金融机构得到的支持相同,但它们对农户的作用却不同。

C.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严重欠发达,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迅速增长、开发无序等社会方面的原因。

D.中国的移动支付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优点,这与我国在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方面有技术优势是密切相关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成效显著,截止2018年底,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为全球减贫作出了贡献。

B.多管齐下、方式多样的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扶贫模式的采用,不仅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还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经验。

C.无论是乌蒙由片区的产业扶贫治理模式,还是库布其模式,要实现收益都离不开生产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参与和合作。

D.金融科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

3.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族团结这一概念包含着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的意蕴。对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当下的民族团结的丰富实践,更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中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机体系统,它不是各民族的简单机械性相加,而是各民族彼此联系所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不同民族在思想情感、实践技能、民俗民风上多有交集,特别是当国难当头,各民族更是共同应对,承担着对共有家园的历史责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就在于这一共同体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在公元前221年就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汉以来,就一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建立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和治理都不是封闭内向的,而是有一个双向和多向的联动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包容性强的大一统的民族制度,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会受到颠覆性的灾难,反而能够奋发图强。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更是从制度层面上一改数千年的剥削制度,由此,中华民族大团结有了根本性保障。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智慧和力量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系统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交往、互学互鉴所获得的。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华文化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就已经形成,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对完美人格的界定、人与人交往的规范、入对国家的责任、人与社会的联系。这些文化品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文化心理结构也成为了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我们讲各民族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基因的认同。

增进各民族团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各民族意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总体意识。1939年,历史学家顾颉刚撰写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理相加的问题,而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在精神架构上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否真正铸牢,最关键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导向去引领和建构,而建构过程的关键就在于需要依靠一种先进文化引领。否则,就可能会使得这种不同民族意识之间的交往和融通呈现一种失范和无序状态,进而可能导致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递减。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聚集各民族文化的正能量,真正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一个既富有定力又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摘编自夏文斌,易佳乐《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团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体现的是不同民族在思想等方面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B.民族共同体的建立涉及多个制度层面,其中包容性强大的民族制度最为重要。

C.作为总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担国难、团结发展的思想基础。

D.民族团结具有丰富的意蕴,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决定民族团结的。

B.文章在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决定着民族团结时,注意引述历史事实并作分析。

C.文章引用顾颉刚的看法,意在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的总体意识。

D.文章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作用和目标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共同体只有建立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才是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各民族的团结。

B.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离不开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各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是在其构建过程中交融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D.只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增进各民族团结,这一意识也就能成为有定力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让国宝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日渐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却找不到“接班人”……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以积极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开创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_________________。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______________,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尊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______________。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他把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他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他开创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赞誉有加

B.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赞誉有加

D.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4.唐诗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令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为之倾倒。唐诗中,哪句最能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呢?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①唐朝的月最明。②唐朝的诗人最清高。

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诗句必须典型,且书写正确。(3)综合运用描写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4)100-12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思厥先祖父    

存亡之理

③可谓智力孤危

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⑥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⑦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A.①②③⑤ B.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