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流泪的故事 胡平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流泪的故事

胡平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我送她回家后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妈亲亲,妈妈要出国。”

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留下两行泪水。

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妻子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毎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

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弥漫着爱珍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待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等等。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地发潮。

当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时,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了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国外,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你再结一次婚,我也是你的妻子。”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而且对孩子毫无经验。我喜欢她的天真活泼,唯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我和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她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她是不是喜欢我。”

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

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距离上一封信相隔了六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巳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

我注意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专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快三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到处弥漫着栀子花的芬芳,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来到床边,拢住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

雯雯脸上的表情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地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脸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

(摘编自《语文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珍的信包在她常用的栀子花香味手帕里,为安排雅丽在有栀子花香的季节首次见雯雯做好了铺垫,促使雯雯对雅丽产生亲近感。

B.在“我”为雯雯读最后一封信时,雯雯仍在专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在雯雯心中对母亲的情感已淡化。

C.雅丽抱住雯雯时,“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细腻地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和担心妈妈再次离开的恐惧。

D.出色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病中的妻子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心思细腻地为女儿与丈夫安排了美好未来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2.小说标题是“流泪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若为“妻子的心”更好,你认为哪个标题合适?请结合全文简述。

 

1.B 2.(示例一)标题为“妻子的心”更为合适。①从小说的情节看,小说情节的展开皆由妻子的精心安排推动,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与之贴合;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表现妻子对一家人深沉的爱,突出人物的形象。③从小说主题上看,小说歌颂了母爱的坚强与伟大,以“妻子的心”为题更契合主题。 (示例二)标题为“流泪的故事”更为合适。①从小说内容上看,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流泪”的情绪状态,同时故事也让读者感动流泪:②从人物塑造上看,通过描写丈夫与女儿因爱珍的“来信”而流泪,感到温暖,侧面表现了妻子无私的母爱。③从小说主题上看,以“流泪的故事”为题更能歌颂家人间的互相关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是因为在雯雯心中对母亲的情感已淡化”表述错误。雯雯对妈妈的来信无动于衷并不说明她对母亲的情感淡化,这从后面雯雯与雅丽的相见时的激动紧张可以看出。这里的安静是渐渐长大的孩子懂事了,会将情绪放在心里。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的标题是“流泪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若为“妻子的心”会更好,对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感受自由作出判断,即可以认为小说标题是“流泪的故事”好,也可以认为小说标题为“妻子的心”更好,但不管是确定哪个观点,都要结合文本给出有力的理由。理由可以从小说内容表现、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开、主题凸显等各个角度考虑。答题一定要依据文本,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不可脱离文本、凭空作答。如小说表现的形象是“妻子”还是“母亲”,亦或是叙说“流泪的故事”;情节围绕“流泪”展开,还是“妻子的心”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本纪》中将项羽划分为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前一部分表现项羽神勇,千古无二;后一部分则从道义上进行批评。神勇为他谋得霸王的地位,然而恰恰也是神勇成了他的丧命之剑,“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恃力而不恃智,这就是项羽个人的性格悲剧。他的性格缺陷还表现在任性与不成熟的儿童气质,他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容易发怒。《项羽本纪》“怒”字共出现14次,而项羽就占了9次。项羽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面临重大抉择时除了发怒外绝没有冷静的思考。躁动是他自小以来一直的性格,这从早年学书、学剑、兵法样样不肯竟学可以看出。与任性躁动相伴随的就是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韩信、陈平等曾经的部下都成了他的致命敌人。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言语呕呕”与“喑噁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这些表面截然相反的品格固然反映了人物性格的立体性,但同时也可从公德、私德角度进行剖析。

项羽的感情与道德往往在私人领域得以表现。项羽似乎也很仁爱,但这只限制在私人小范围,在大是大非上则往往做不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别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所谓“妇人之仁”其实就是对事情的关注点极为狭小,不能权衡主次利弊,全局把握事态发展。所以在四面楚歌声中他不是如何策划突围,而是慷慨悲歌,到死还要表现自己的能力。他将个人的荣誉比天下的获得看得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项羽在是非判断与行事方面,多依从私德原则。

与此相对应,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德的缺失。反秦之初,他曾“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巨鹿之战后,他将已投降的章邯军二十万人坑杀在新安城南。强烈复仇精神和政治上愚昧无知的表现仇恨秦朝,“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竟至要把秦的宫室都放火烧掉。这些人格的形成与其早年经验分不开。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有过深入的分析,他认为“项羽楚人,既失其祖,又失其季父,怨秦入骨。其入咸阳,犹伍子胥入郢,杀王屠民烧宫殿,以快其心者,亦不足异,谓之无深谋远虑可也”。项羽反秦的力量源泉在于复仇,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统一天下的责任。而复仇的依据在于私人伦理的价值评判。项羽灭秦以后,在政治上没有建树,杀义帝自为霸王,“为天下宰,不平”,由此引发诸侯叛离,天下重归于乱。

(节选自郭院林《试论司马迁以道统抗衡政统的精英意识》,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关于项羽性格悲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勇恃力,自矜功伐。项羽的“神勇”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成就其“霸王”的名号,却导致了他自矜功伐的个性,最终走向灭亡。

B.任性躁动,刚愎自用。项羽性格急躁,动辄发怒,遇事缺少冷静的思考。这从他早年缺乏恒心,不肯竟学,常常半途而废就已表现出来。

C.耽于私仇,妇人之仁。项羽有称霸天下之能,却无统一天下之志,只关心个人的荣誉,急于报自己的私仇,缺乏基本的政治远见。

D.愚昧无知,暴虐恣睢。项羽身为主帅却视野狭窄,不能权衡利弊,屠降城、杀降俘,虽推翻暴案,其行为却与暴秦无异,不得人心。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神勇善战,称霸天下;后一个阶段力征天下,自矜功伐,最终落得个身死名灭的下场。

B.项羽身上不成熟的儿童气质具体表现为早年求学时的不肯竟学,争霸时的暴躁易怒,直至最后刚愎自用,不能容人。

C.韩信认为项羽虽然勇武过人,但是不会选贤任能,也不过是匹夫之勇;表面上待人恭敬慈爱,却不肯分功于人,只是“妇人之仁”。

D.项羽反秦的力量源泉来自强烈的复仇情绪,而这样的复仇仅仅是个人的情绪宣泄,而非为天下计的深谋远虑,因此引发诸侯叛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褒贬参半,既肯定他拔山盖世的英雄气魄,又批判他在政治上“奋私智”以“力征经营天下”而不“师古”的愚昧短视。

B.项羽自视颇高,却在政治上愚昧无知,至死都以为“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这直接证明了他“恃力而不恃智”的性格悲剧,实为后人警醒。

C.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格的矛盾性,即在私人领域表现出感情与道德泛滥,而在公德上却缺乏统一天下的责任,只一味沉溺于报私仇。

D.项羽的仁爱是错位的慈善,是荒唐的姑息,如果项羽能将仁爱转化为选贤举能、获取民心、与人分利等,楚汉争霸的结局一定会是另一番境况。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字,写一篇作文。

一名高考取得707分高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农村女生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文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不少网友被文章打动,为这个乐现自信的姑娘点赞;也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

这个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文体自定(除诗歌外),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①哉!吾从周。(3.14)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以四教:②、行、忠、信。(7.25)

1.解释上面加点的两个“文”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子的君子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西涧

元·周砥

放鹤白石上,曳履青林间。

近竹门自掩,采樵人未还。

草生西涧雨,云敛南湖山。

游咏以终日,相依道者闲。

1.用原诗的一个词概括诗中情感。

2.赏析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