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的。
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通过深度学习,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1音乐。……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要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
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
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回溯中华传统文化,老子在论述“道”的本质时所提出的天人融通、万化归身的境界,既是一种哲学境界,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为我们所推崇的审美境界。它昭示着与主客二分、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和社会愿景,昭示着如同海德格尔所设想的“完满的自然”。那么,对于中华文明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自然有一种美好的期许。
但这样一种期许放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价值主体被颠覆和瓦解的视域中,也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超时空的人性价值和主体构成作为思考的牢不可破的起点,这一点是错误的。唯有把所有的因素都包括进来,把所有的意见都包容进来,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来,平等地交流讨论下去,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相信,后代人会有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自由的又是自然的智慧和答案。
(摘编自庞井君、韩宵宵《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新华文摘》2019年第4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智能编程进行的文艺创作将继续得到发展,将产生“奇点”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形式。
B.传统的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将随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调整而全新转变。
C.中华文明营造了西方文明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但导致了中国人与科学的距离。
D.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意义的期许,会因强人工智能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审美艺术的未来意义与中国文化的前景,文章都以设问方式引出思考与探讨。
B.文章举绘画、诗歌、音乐创作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已经能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
C.文章谈论中国文化,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
D.文章先后探讨了由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审美艺术和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全新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
B.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相信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能够融人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
D.—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现有艺术则会被未来“奇点”艺术取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前,篾匠编织花篮时,竹片需要破很多次才能破成很细的竹棍,篾匠一直破,最后把竹片破成需要的样子。这种精致的竹器,需要很多细小的竹棍,而每一根都不能马虎制作,否则就破坏了整体效果。在编织时,篾匠的心中装着多种形状,如何起底子,何时收口,都心中有数。如今,超市里售卖的花篮等竹器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虽然便宜但总会让人觉得,没有经过篾匠一刀刀破竹,一根一根刮去毛刺,也就缺少某种人文温情。造型奇特、凝聚着篾匠独特审美的花篮之类的工艺品,恐怕还得靠羡匠手工制作。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于花篮等的制作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嫦娥四号着陆器完成第十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于2019年10月5日19时30分进入第十月夜。第十月昼工作期间,着陆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载荷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按计划开展有效探测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玉兔二号巡视器于10月5日15时43分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第十月昼期间,巡视器根据整体规划进行移动,目前累计行走289.769米。巡视器移动过程中,按计划组织实施了巡视器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等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进一步获取月球背面科研数据,地面接收载荷数传数据正常。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其实不然。新鲜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若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增殖,则会将受血者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已物质进行免疫攻击,破坏,这将会引发严重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始终难以避免,导致一些传染病因子未能及时地检测发现。______,血液中的一些感染因子会被灭活,如梅毒螺旋体在4℃下低温保存72小时便可完全自行灭活。因此,刚采集的新鲜血液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______。而临床提倡输用保存血,则极大地降低了受血者感染经血传染病的风险,使输液更加安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种新节目形态的未来前景,与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评判一种节目形态是否具有技术价值,要看其能否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在于不是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这种让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 )。
在社会价值层面,当下的观察类真人秀大多把创作 锁定普通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内部的话题如婚恋问题、亲子关系等,往往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投影。很多年轻人通过个体努力,在家庭之外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包容的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年青一代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活 。观察类真人秀经由相关话题的讨论,在 中为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摩擦提供了 可能性,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构建新的文化思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 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B.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 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C.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D.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 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
B.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
C.这种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使节目更富建设性
D.使节目更富建设性的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视野 模式 潜移默化 从而
B.视野 格式 潜移默化 进而
C.视线 格式 耳濡目染 从而
D.视线 模式 耳濡目染 进而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
(3)苏轼《赤壁赋》中先以“______”来慨叹人生短暂,接着又以“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