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和氏 ______ 。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______,比如汉高祖刘邦排行第三,所以当初大概只叫刘季(季是最小的意思),直到后来他阔起来了,才换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邦”。他的母亲连名字都没有,史书上无奈,只能称她为刘媪。至于《汉书》的高祖传里,将刘邦的祖先上溯到帝尧,大概出于阿谀奉承,不足为凭。

 

逐渐合二为一; 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段文字主要谈得是“姓和氏”的问题。由下文“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可以推知①应填写“逐渐合二为一”等内容;由后文刘邦的例子可以推知②应填写“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等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______。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_____,许多篇章为人们_____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___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辞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和组合

B.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C.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D.语言材料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在   代代相传   耳熟能详   琅琅上口

B.无处不在   薪火相传   耳熟能详   字正腔圆

C.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熟视无睹   字正腔圆

D.比比皆是   薪火相传   熟视无睹   琅琅上口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B.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C.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

D.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蜕变     义愤填膺     白璧微瑕     混混沌沌

B.贻误     老骥伏枥     前仆后继     集思广义

C.讴歌     如法炮制     消声匿迹     张弛有度

D.签暑     流殇曲水     跌宕有致     委曲求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自心志,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注)①曹丕:字子恒,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②天汉:指银河。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嘴星。③中肠:内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展转”“不寐”“披衣”“彷徨”四个词语,刻画了一个长夜难眠的游子形象。

B.明月、雁南飞是古诗常见意象,情感与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C.“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点题,“郁郁”“绵绵”写出了思乡之情的浓郁、绵长

D.诗歌以欲飞却没有翅膀,想过河而无桥,望风长叹、肝肠寸断收束全篇,余味悠长。

2.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此诗“景中情长”,请对此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暾,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甚喜。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B.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C.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D.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未奇                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论者称笔势            孰能讥之乎

C.从伯敦,导所器重    俯仰之间,已陈迹

D.甚喜                倚歌和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少年成名,广受器重。他十三岁时因受到周顗赏识开始出名,有辩才,尤其擅长隶书,他的伯父以及朝廷公卿都很欣赏他。

B.王羲之率性自然,不慕名利。太尉郗鉴来家里选女婿,其他人都做出矜持的样子,唯独他坦腹自在吃东西,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C.王羲之深得信任,顾全大局。他多次受到推荐;担任护军将军,看到殷浩与恒温不和,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团结,于是主动劝解。

D.王羲之纵情山水,受到赞誉。刚到浙江,就喜欢上了那里的山水,组织兰亭雅会,所作《兰亭集序》,被比作潘岳的《金谷诗序》。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晋书•王羲之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