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语 舒翼 我拿起一块和田玉,攥在手里。我想到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语

舒翼

我拿起一块和田玉,攥在手里。我想到了英国作家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约克郡乡间所遇到的美好的自然、温馨的人及可爱的动物。在作者眼里,“万物充满灵性,并且是美丽的”。

我很喜欢这句话。我相信,正因为万物有灵且美,所以,万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大自然中的万物充满灵性的一种表现,正是他们特殊的语言。花儿有花儿的语言,草木有草木之语。

此刻,我在新疆和田。我手里拿着的这块玉,也有着它的语言。

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呢?

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从地质学上看,玉是美丽的矿石。譬如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所以说,玉是大自然的杰作。产自大山中,经历过山体的碰撞、河流的冲击、日月的照耀、风霜雨雪的锤炼,在天与地之精华的熏陶下,这“美丽的石头”方可最终形成。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着的那块“通灵宝玉”,传说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日积月累中吸收天地之精华,最后变成了一块美玉。而被看作玉中上品的和田玉,出自中华文化中有“万山之祖”之名的昆仑山脉,经历了玉龙喀什河的千年冲刷打磨。正是在神山的怀抱里,在灵水的滋养下,山水合一,才孕育出了优质的和田美玉。

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玉,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而成,是时间的产物,是古老的象征。一块玉里,蕴含着逝去的时间;一块玉里,所有的皮色、沁色甚至裂纹等,都是岁月的留痕,由时光雕刻而成。人们从一块玉中感受着时间,也从一块玉中走进一段历史。在今天的出土文物里,玉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透过玉,人们发现一个时代的社会内涵。

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人们都知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一条“玉石之路”。有专家通过多方考证推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玉石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最早的媒介,正是玉器,“玉石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而和田,不仅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镇,更是“玉石之路”的中心。所谓“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于阗即和田的古称,不难想象,千百年前的和田该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因为玉石,各色人种穿梭来往于此,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

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冰清玉洁、玉树琼枝、金枝玉叶、小家碧玉、怜香惜玉、珠圆玉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概很少有这么多的成语与一种物质有关。汉字中,“斜玉旁”的字数量繁多,珏、环、珂、琳、琦、琚、瑜、瑶,璇,瑾、璐……它们大多数都和玉有关。可见,古人是多么欣赏玉,又是多么偏爱玉啊。

这也难怪,因为玉所具备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品格是那样地契合。玉是温润的,宁静的,平和的,精致的,典雅的……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于是,由玉而延伸,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白璧无瑕”的完美品德境界,“艰难玉成”的不断进取精神,就连古人理想的人格,也是追求“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风度和内涵修养。常言还道:玉不琢,不成器。玉,往往以玉器的形式与人类发生紧密的联系,而从玉到玉器,又在另一个维度上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玉刻工艺之美。

“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玉会语吗?其实,玉不语。玉不语吗?听,玉的灵魂在语。

在新疆和田,无时无刻不与玉相遇。于是,我读玉语,却发现怎么也读不完。玉语是博大的,博大到包罗万象;玉语是精深的,精深到意韵无穷。因为,玉蕴含的是美,是历史,是文化,是文明——而这些,不正是人们永恒的精神探索和不灭的精神追求吗?作家范小青《说玉》一文中说得好:“玉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它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人的心灵间。”

玉之语,其实全在于人们对于玉的解读和认识。

玉之语,人之语。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想到了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引出“我”喜欢的一句话,并过渡到后面对“玉语”的描述。

B.文章引用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那块“通灵宝玉”的故事,说明了玉是天地之精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文章用人们熟知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引出少有人知道的历史更悠久的“玉石之路”,这样加深了读者对玉的印象。

D.文中列举“珏、环、珂、琳,瑁、瑾”等带“斜玉旁”的字,意在说明许多汉字和玉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2.从《玉语》中获得哪些有关“玉”的认知?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文章以“玉语”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D 2.①玉凝聚着天地之精华;②玉是时间的产物和历史的象征;③玉是传播文明的使者;④玉是传统文化之美的化身;⑤玉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3.①全文围绕“玉语”来叙述,说理,“玉语”是文章的线索,以此为题能让读者更好地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②玉本无语,文章却以“玉语”为标题,说玉有自己的语言,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本题D项,“意在说明许多汉字和玉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有误,原文是说“可见,古人是多么欣赏玉,又是多么偏爱玉啊”,意在说明古人欣赏玉,偏爱玉。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本题要求是“从《玉语》中获得哪些有关“玉”的认知?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从第四段的“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呢”可知,答案在下文。如第五段“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第六段“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第八段“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第九段“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倒数第三段“玉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它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人的心灵间”。由此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本文题目是“玉语”,玉本无语,却称“玉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玉语”是本文的文眼,是本文的线索,全文都是围绕玉而具有的认知和感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清文章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B.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C.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D.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C.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D.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对此,你怎么看呢?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运用与示例相似的表达形式,给下面的三篇课文各写一则课文评价语。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我们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一个现象,______:没有很多动物跑得快;没有很多动物力气大;爪牙不够锐利;目光不够灵敏;凭我们自己的这身皮毛,过冬都很困难;等等。________?因为我们人可以通过教育和读书,把一代又一代积攒下来的经验和知识传承下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高;而_______,但是它们无法拥有人类文明独有的东西——读书与教育,因此只能一代代重复先辈的本能,不能突破也不能超越。因此,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了人类文明是通过读书来传承的。一旦不读书,文明就会死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明小细节,反映个人素质,也关系公共秩序、国家形象。高铁“霸座”,一脚踩坏6000年丹霞地貌,在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泳”,接连发生的一些不文明的事件提醒我们:提升个体文明素养,依然任重道远。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文明的防线,不纵容自己____,多一点体谅和宽容,多一点敬畏和尊重,不文明行为就会少一些生存的空间,我们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好享受与人相处、与美景相遇的快乐。(    )。每个人都是提升社会文明水位的一滴水,也都是展现社会文明风貌的一面镜子。我们在解读意境、提升审美、欣赏山水的过程中,不只是文明给个人形象加分,更让我们从中切实受益。当然,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_____的,它需要文明规范的制约与引导,也需要文明理念的内化与生长,更需要_____的自省与自励。但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呵护好自己内心文明的种子,我们就能凝聚起文明的共识,让社会充盈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不为    一蹴而就    日拱一卒    一团和气

B.无所不为    一挥而就    日甚一日    浩然之气

C.随心所欲    一挥而就    日甚一日    一团和气

D.随心所欲    一蹴而就    日拱一卒    浩然之气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又要提升个体文明素养。

B.没有个体文明素养的提升,就没有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C.我们固然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更要提升个体文明素养。

D.无论是个体文明素养还是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都要提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们解读意境、欣赏山水、提升审美的过程中,不只是文明给个人形象加分,更让我们从中切实受益。

B.我们在欣赏山水、解读意境、提升审美的过程中,不只是文明给个人形象加分,更让我们从中切实受益。

C.在我们欣赏山水、解读意境、提升审美的过程中,文明不只是给个人形象加分,更让我们从中切实受益。

D.我们在解读意境、欣赏山水、提升审美的过程中,文明不只是给个人形象加分,更让我们从中切实受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