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鸟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2.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颔联中说“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可见颈联说妇、子来到田间,这是侧面说明农家耕作的繁忙,这是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乌鸢飞下巧追随”,“追随”一词赋予鸟儿人的特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这是从修辞角度的赏析;这两句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 2.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首联和颔联从正面表现农家的忙碌,表现对农家劳作的赞美;颈联表现农家温馨和睦的生活,透露出作者的高兴;从尾联中的“纷纭”“曾何补”等词可看出其中蕴含的嘲讽之意。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四牡

《诗经•小雅》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①四牡:四匹雄马。②騑(fēi)騑:马行走不停而显得疲劳的样子。③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④盬(gǔ):休止。⑤啴(tān):马疲惫喘息的样子。⑥骆:黑鬃的白马。⑦启处:安居休息。⑧鵻(zhuī):—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⑨苞:茂密。⑩栩(xǔ):柞树。将:奉养。(qī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⑬谂(shěn):思念。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B.全诗有三章写到马,马是诗中主人公出行的唯一陪伴;有两章写到鵻,这是诗人行途所见。写景随意而又自然。

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由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D.鵻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E.“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本句揭示出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 ①③④②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子数整齐划一。全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会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文氏”即文姓。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将大雨毁坏场圃和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进行对比,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尾联写出了新麦入仓后诗人的心情。其中的“怜”字表现出诗人在如释重负后难以掩盖的一点遗憾。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采之(助词,无实义)②薄言之(选取)③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④急炊大饼饥乏(赔偿)⑤多村酤劳苦辛(求取)⑥赋诗汝足精神(爱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