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寻找;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是一种寻找;朱自清在荷塘边寻找片刻的宁静,郁达夫不远千里,到故都寻找秋的意境; 曹操穷其一生,寻找人才,希望“天下归心”,陶渊明愤然挂印,寻找世外桃源,想要回归自然……从 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知识,寻找幸 福,寻找美景……相信你也有这方面的体验。
请以“寻找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50字)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①_______。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②_______,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飞向太空的航程》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③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比兴手法在《诗 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 ). 《离骚》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一篇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确立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 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 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 与现实的 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 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竟然在《离骚》中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的审美意象群。
B.《离骚》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C.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D.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则在《离骚》中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的审美意象群。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离骚》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一篇抒情杰作,它确立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B.《离骚》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一篇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C.《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D.《离骚》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一篇抒情杰作,它奠基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浑然一体 千古流芳
B.变幻莫测 水乳交融 光照千古
C.日新月异 天衣无缝 光照千古
D.瞬息万变 天衣无缝 千古绝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善用比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借桑叶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岀官场对作者的束缚,表达出渴望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露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绪,“日暖南山石”属于虚写,诗人想象家乡的暖日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B.颔联“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
D.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2.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