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关于“粽叶是什么垃圾”的话题引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关于“粽叶是什么垃圾”的话题引发市民关注。来自管理部门的解释显示,尽管粽叶符合上海湿垃圾的定义,但因为目前不适合作为湿垃圾进行处置,所以是干垃圾。

通过近期对路人的街访,记者发现,受访者对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规则和知识仍不够熟悉。尤其容易混淆的是干垃圾和湿垃圾,至少有一半受访者是以“字面意思”即含水量多少来判断一种垃圾是干的还是湿的。

“纵观国际先进经验,垃圾如何分类,基本取决于末端处置的工艺技术和能力,而非垃圾自身的特性是什么。”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坦言,生活垃圾分哪几种,主要看的是这样分类之后有没有出路。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的内部人士也表示,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即严格跟着末端处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不过该人士坦言,这套分类标准从名称上的确会产生歧义,但该标准已经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得到明确,且从上海世博会沿用至今,短期内调整比较困难,只能通过各种宣传引导措施,让市民了解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别名”——易腐(堆肥)垃圾和其他(焚烧)垃圾,减少原本字面意思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干扰”。

“政府部门应当让公众了解垃圾去了哪里,才能对如何分类有深刻认识,而不是只看字面意思。”在芬兰赫尔辛基一家环保组织工作的奥措说,当地社区的垃圾桶至少有7种,但居民并不觉得麻烦,反而对这种分类方式十分认同,因为政府部门会清楚告诉他们这些垃圾为何要这样分类,以及分类后的明确去向。

在英国伦敦工作的凯恩则称赞当地商家在宣贯垃圾分类规则上的努力。比如不可回收物品,也就是上海的“干垃圾”,是较难辨识的垃圾类别,有些材料做的塑料瓶罐就不能回收利用,一些被污染的塑料瓶罐也不行,但它们和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瓶罐放在一起时,很难区分。当地商品的包装上会给出明确标识,印上相应符号。

(摘编自陈玺撼《粽叶是干垃圾引发热议》)

材料二:

(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第四条  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四)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摘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第三条  本市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物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和织物等;

(二)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容器)、废油漆(容器)、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

(三)厨余垃圾,是指家庭废弃的有机易腐生活垃圾,包括固体食物、蛋壳、瓜果皮核、茶渣等和果蔬、水产市场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废弃菜叶、水果、鱼虾等;

(四)其他垃圾,是指除前三项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弃卫生巾、一次性纸尿布、餐巾纸、烟蒂、清扫渣土、大棒骨、贝壳等。

(摘自《西安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1.对下面列举的垃圾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拉罐、汽水瓶、旧报纸一般都能循环利用,应该扔进可回收垃圾箱。

B.温度计、节能灯管中含有有毒物质,危害人和环境,归于有害垃圾。

C.餐后的剩饭、剩菜能降解、可堆肥,属于湿垃圾。但有些东西除外。

D.瓜子皮、花生壳、餐巾纸、快餐盒,只能一烧了之,就是干垃圾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信今后随着处理工艺的改进和处理能力的提高,类似粽叶这样的目前难以恰当处理的垃圾终究会回归它的根本属性,公众也会降低识别难度。

B.一直以来,城市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都是以填埋为主,但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量,现在多地都在加大垃圾焚烧的处理力度。

C.上海和西安的《管理条例》类别数量相同,分类标准相同,只是名称表述上不尽相同;相较而言,西安的《条例》更易于被广大市民接受。

D.从芬兰和英国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和认同度都比较高。这说明,国外的某些经验是有借鉴意义的。

3.为了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还有哪些可以具体完善的举措?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

 

1.D 2.D 3.①制定法规要严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条例时尽量做到用词用语语准确统一,减少因表述不当造成的公众理解上的误区。 ②宣传引导到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贯,要让公众切实了解垃圾分类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增强公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深度理解。 ③全社会积极参与配合。生产企业、商家也应该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中,明晰分类标识,从源头上减轻公众的负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项, “瓜子皮、花生壳……,就是干垃圾了”,归类错误,根据材料二信息 “(三)湿垃圾,即……瓜皮果核……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可见“瓜子皮、花生壳不是干垃圾,而是湿垃圾。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 D项,“从……英国的例子……居民……”,偷换概念,原文说“在英国……当地商家在宣贯垃圾分类规则上的努力。比如……当地商品的包装上会给出明确标识,印上相应符号”,可见,这里例说英国,仅就商家而谈,与当地居民无关,张冠李戴,表述有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属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做这道题首先要细读文本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准确筛选,最后加以整合概括。题干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还有哪些可以具体完善的举措?”明确了答题目标或者方向性,即围绕“举措”作答,“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概述的意思是概括并分析,机形成“面”(概括、抽象)加“点”(例子、具体)的答题模式。 答案点①“制定法规要严谨(概面)。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条例时尽量做到用词用语准确统一,减少因表述不当造成的公众理解上的误区(点例)”来自材料一第3自然段“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的内部人士也表示,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即严格跟着末端处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不过该人士坦言,这套分类标准从名称上的确会产生歧义”“——易腐(堆肥)垃圾和其他(焚烧)垃圾,减少原本字面意思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干扰”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制定制度,表述要严谨准确。 答案点②“宣传引导到位(概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贯,要让公众切实了解垃圾分类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增强公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深度理解(点例)”取自材料一的第2段“通过近期对路人的街访,记者发现,受访者对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规则和知识仍不够熟悉。尤其容易混淆的是干垃圾和湿垃圾,至少有一半受访者是以‘字面意思’即含水量多少来判断一种垃圾是干的还是湿的”,以及“但该标准已经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得到明确,且从上海世博会沿用至今,短期内调整比较困难,只能通过各种宣传引导措施,让市民了解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别名’”。“最近,关于“粽叶是什么垃圾”的话题引发市民关注。来自管理部门的解释显示,尽管粽叶符合上海湿垃圾的定义,但因为目前不适合作为湿垃圾进行处置,所以是干垃圾。 “在芬兰赫尔辛基一家环保组织工作的奥措说,当地社区的垃圾桶至少有7种,但居民并不觉得麻烦,反而对这种分类方式十分认同,因为政府部门会清楚告诉他们这些垃圾为何要这样分类,以及分类后的明确去向”。 答案点③“全社会积极参与配合(概面)。生产企业、商家也应该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中,明晰分类标识,从源头上减轻公众的负担(点例)”源于材料一“在英国伦敦工作的凯恩则称赞当地商家在宣贯垃圾分类规则上的努力。比如不可回收物品,也就是上海的‘干垃圾’,是较难辨识的垃圾类别,有些材料做的塑料瓶罐就不能回收利用,一些被污染的塑料瓶罐也不行,但它们和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瓶罐放在一起时,很难区分。当地商品的包装上会给出明确标识,印上相应符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列小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飘浮起来,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二婶:“下甸子打草去啦。”

村长:“啥时走的?”

二婶:“小半个月啦。”

村长:“回来过没?”

二婶:“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村长:“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上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着大盖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扇动了一下,睫毛眨动起来。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人面颊的褶皱,在沟沟汊汊里恣意流淌,一会儿,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我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老人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脸都成了高粱叶子色,可是心还是那么嗵嗵地跳。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把饼背走,先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眨动几下,站在面前的的确是顶子。

娘,顶子憨憨地叫一声。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娘,快给我点儿吃的。

老太太就把口袋搬到了他的面前,说这里有饼,你吃吧,我再给你煎俩鸡蛋。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和煎鸡蛋,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我说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顶子:“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于窗户上。

(选白 2006 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回看近些年文艺市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要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恰是文艺创作的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将情怀落地、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现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广袤现实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反映人们的刚性需求。

B.“燃作”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其中不乏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C.“燃作”能够感染人、提升人,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燃作”的成功依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可以欠缺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C.文章举《士兵突击》等例子,不仅诠释“正能量精神”的内涵,也佐证了观点。

D.文章末段论证新时代更需要文艺创作者尽自己的职责,创作出更多“燃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个正面人物故事证明,人们只喜欢涌动着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的文艺创作。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创作,充溢着饱满的正能量精神,所以取得卓越的文艺成就。

C.《林海雪原》中塑造杨子荣形象,既赋予正能量,又依托曲折的情节,这符合文中理念。

D.当下,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创作手段更加多元,因此已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当下,“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章;接受一次整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想法……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参照示例中反驳的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进行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遭人嫌弃的人,他的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此就说老张遭人嫌弃、人缘不好。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遭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一定是一所一流的大学。

反驳: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30多岁。当我们说一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想想,也许真的__________。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要到人们30多岁的时候。彼得·琼斯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这或许___________,而是可以行使投票权、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

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琼斯解释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会持续30多年。”换句话说,童年与成年之间__________,我们始终走在逐渐成熟的这条路上,沿着成长的轨道慢慢向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