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不想走到最后的边界,就不要突破最初的边界。有人说:人生需要不断突破边界,方能达到另一境界。还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边界,一为约束,一为突破。
对于“边界”,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
某中学将于2019年11月8日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不得体,请分别指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11月8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某班班委会
2019年11月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超过500亿多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85. 4%。不夸张地说,骚扰电话面前,几乎无人能幸免。公众可能不难 :日常生活中,接到骚扰电话,( )。打骚扰电话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种渠道、如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又都在为哪些产品做宣传,都是无从得知的。
一场对骚扰电话的公民追击,在向警方报案、做过常规的笔录和调查后就 了。客观而言,具体某个骚扰电话给公民个人带来的权益侵害可能有限,一般性的电话骚扰或不至于涉及刑事犯罪,但却起码也是明白无误的治安违法,有效的社会治理也不能就这样的任其 地逍遥法外。
公民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乏报警求助、拿起法律武器等内容,但事实上骚扰信息的发布主体一般处于无从查证的状态,最终难免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杳无音信 有恃无恐 不了了之
B.感同身受 杳无音信 肆无忌惮 不了了之
C.感同身受 石沉大海 有恃无恐 束之高阁
D.身临其境 石沉大海 肆无忌惮 束之高阁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B.习惯性地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C.习惯性地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D.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B.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其归心似箭。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疑,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做官显达,不在乎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6)《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 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