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上面材料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牙齿的最外层叫牙釉质,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一种钙晶体,其排布非常致密,让牙釉质坚如磐石。牙釉质虽然很硬,①____最厚的部分也只有 2.5mm左右,且不可再生。②____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解,导致牙釉质损坏脱离,而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在口腔里面转化成酸性物质,损害牙釉质。所以日常生活中,③__,且应及时清洁牙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科学_____。哥白尼的地心说、牛顿力学理论、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与_____,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其_____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素质而言,科学意识、科学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_____。因此,(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应用 战斗力 无所不至
B.息息相关 应用 竞争力 无所不在
C.息息相关 运用 竞争力 无所不至
D.休戚相关 运用 战斗力 无所不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既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又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C.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改造自身、造福世界的伟大力量也是科学。
D.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科学家攸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从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看,科学的发展攸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在现代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是不可或缺的。
D.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及国民教育中,科学的发展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能引人入境,通俗浅近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了却”与“快阁”之“快”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描写作铺垫。
C.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的高远壮阔,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D.尾联以景结情,因眼前“归船”“白鸥”之景抒情寄慨;全诗体现出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 以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D.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D.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到冰川
马温
这条冰川以数字命名,越过去就是异邦,所以它也是国境线。
在冰川的上空,此刻有一只鹰。
去冰川的路超级坏,车子吱吱呀呀爬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那只鹰。鹰也看着我们,眼神旷远而寒冷。追击野兔时,鹰就是这种眼神。它没有歧视我们,但也不准备给予我们优待。我们不适应这种眼神,空无一物又是尖锐无比。我们的怯意让鹰很受用,它散开双翅,呼一声就飞向山谷。
山顶上只有我们,我们坐在越野车里,越野车看似霸道,胡子拉碴像强盗,其实外壳都是塑料。这就是我们的内涵。“不好玩!”鹰的内心一定会这样想。鹰飞进了山谷,山谷里内容多,好玩。
牦牛安静地嚼着草,嚼着嚼着,就将自己变成一尊雕塑。灰鼠从一个洞口窜进另一个洞口,草皮的下面建有它们的秘密通道。黄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突然间,毫无预兆,其中一只会撒开四蹄,跳跃着,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
临近边境了,还是能看到放牧点。几个牧人,加上几十几百的牦牛绵羊,让那些微小的放牧点有了村庄的喧闹。清晨,圈门一打开,牛羊就如潮水淌进了草甸子。太阳落山是它们归圈的时候。牧人还懒懒坐在石头上吸烟,牛羊已经沿着公路慢慢回家。羊喜欢聚在一起,一团一团地,像白云,有时几头黑牦牛挤进羊的队伍,云就不白了。车子停下来让牛羊先行,牛羊却将车子围起来,好奇地嗅着鼻子。
一座碎石山成为阻挡我们视线的最后一道障碍。爬上去才能看到冰川。那就爬吧。山并不高,可是这儿的海拔高,五千多米,我们手持登山杖,爬几步就大喘气。
鹰在头顶盘旋,鹰没有高反,不会大喘气,鹰俯瞰着它的王国。牛羊吃草,牧人躺在干沟里睡觉,黄羊踢着前蹄扭头四顾,草甸子裂成碎片,露出满腹的砾石,还有昨夜残雪、动物残骸……日子天天如此,安详而艰难,艰难而安详。鹰所看到的,是不是有点单调、有点沉闷?不过,鹰因为飞得高,在我们还拄着登山杖努力爬山时,它已提前看到了冰川。
那条冰川是这片荒寒地带的亮色。
接着是我们。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刹那是安静的。冰川那么美丽,它也没有大喊大叫,它就是安静地矗立在那儿,我们作为旅行者,凭什么大喊大叫?美的东西都不会喧哗,绝美的东西更是沉默如金。当一种美排山倒海、让人窒息地压迫过来,我们除了闭上眼睛感受,还能做什么?
可是,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喊叫起来:竟然有一对新人正在冰川拍婚纱照。我们将赞美送给了他们。婚纱照都是花好月圆,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可他们执意要找一个非凡背景,他们要请冰川见证他们生命的结合。这就要吃苦。女生穿着大红婚纱,鞋上套着防滑冰爪,在男友的搀扶下,一步步向上走。在这儿,向前的路要他们一起走完,可以相帮,不能替代。我们钦佩这对来自深圳的新人,他们千里迢迢奔向冰川,好像回到家乡聆听一场教诲。
当婚纱在晶莹的冰坡上铺展,真的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盛放,还有相机、外拍灯、反光板,航拍飞行器嗡嗡地响着,化妆师为新娘补妆,这些确实分散了我们对冰川的注意。可是我们不认为这是损失,我们把这次邂逅当作一则回家的寓言。
“回到冰川”,我这样说,是否用词准确呢?我们常常说回到家乡,“回到”就是重返、投奔,好像落叶归根,从此再不分离。可是,冰川不是我的家,我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抵达定义为“回到冰川”呢?
冰川到了。在九月的阳光下,它正在融化。不用担心,它不会消失,寒冬正在到来,就是今天,凌晨,这儿又下了一场雪。那时,我们的越野车还未出发,而拍婚纱的那对新人,相拥着走出野营帐篷,站在漫天大雪中,已经摆好拍摄姿势。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回到冰川”,揭示了本文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次现实的寻访冰川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回归之旅。
B. 文章描写山谷中牦牛、灰鼠、黄羊等的活动,笔触细致,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气的图景,照应了上文“山谷里内容多”。
C. 文章用很大篇幅叙写去冰川路上的情形,对后文写冰川的大美起了铺垫的作用,也蕴含了很多人生道理,给人启迪。
D. 文章写“我们”看到冰川的感受,将它的博大与人的渺小对比,既表达了赞美之情,也含有对自我的批评,文字朴素而真诚。
2.文章几次写到鹰,突出了鹰对人的观察和人对鹰的心理的猜想,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3.文章为什么要在后半部分写一对新人在冰川前拍婚纱照?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