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和感恩之情。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本题首先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然后同时又是传统节日,从而确定为清明。然后可以结合清明节的活动以及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来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      ;做工业的人可以     ,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   着在土地上的。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全都是这几个姓,从墓碑上去建构每家的家谱,我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所以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为什么说“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请简要概括出三点理由(写出三个关键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           ;做工业的人可以             ,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   着在土地上的。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全都是这几个姓,从墓碑上去建构每家的家谱,我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所以        的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B.村子里几百年来全都是这几个姓,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我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C.村子里几百年来全都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建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D.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从墓碑上去观看每家的家谱,我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飘忽无定    择地而居     粘      安居乐业

B.飘忽无定    择地而居     黏      安土重迁

C.飘忽不定    就地而居     附      安家落户

D.飘忽不定    就地而居     附      安土重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

B.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就是这样。

C.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D.乡土社会的特性就是这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①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刘秉忠才学出众,十七岁即为节度府令史,未几弃去,"决意逃避世事",遁武安山(今属河北)中,"与全真道者居"。不久又从天宁虚照禅师剃度为僧。后随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遂留之。从此开始了他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直到五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五年后辞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下片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谓“哀而不伤”者也,所以诗歌的风格明丽而雄阔。

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赏析“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1.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加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B.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C.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D.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2.以下各选项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下九代。其中曾祖是上九代中的三世祖。

B.隆安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D.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庙号,元嘉十九年是王公位次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2)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