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看看这四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然后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 莫让教育功利化 我们处在急功近利的时代,看鸡蛋就恨不得数小鸡,恨不得鸡生蛋蛋生鸡,一夜暴富,享万世荣华,这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病,而在读书方面就表现为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成了读书的唯一目的。于是,在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上演了一出出科举时代的悲喜剧,其流弊是很明显的。 升学成了家长、老师、学校最重要的目标,而一所两三千人的中学,究竟有几个能考入名牌大学?夸大一点,也不过百十来人而已。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是陪杀场的,得不到应有的正确引导与关爱,甚至因成绩差,拖了科任老师的均分而倍受歧视。一所拥有两三千人的大型学校,几百教职工成少数所谓“精英”的专职保姆,那么,如何让这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所谓差生感受到读书好?又怎么能读好书?不仇视社会,厌弃家庭就不错了。 那么,经社会、学校、家庭精心呵护的所谓“精英”人物又如何呢?他们中的不少人一旦进了大学,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思进取,甚至堕落;有的则唯利是图,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还有的,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没经理过丝毫的打击,经不起挫折,或仕途无望,或情场失意而自杀的数据是惊人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长此以往,我国在学术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难辞其咎。 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被累倒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成绩的单一过分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压力太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甚至不能得到全面的人格教育。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急功近利的读书,会让人变得肤浅、无知、甚至狂妄,这绝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远离功利,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正确也是必需的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材料源于网络流传的一个说法。材料反映了某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实质也是价值观的折射。聚焦的问题是读书与不读书所带来的生活现状。话题贴近学生,审题没有难度,人人有话可说。材料字数不多,涵盖的内容和思考的空间却是多维的。 一方面,材料中以一种直观的教育的方式激励孩子努力读书,以真实情境代替说教,旨在告诉孩子努力读书才可能有好生活,知识的力量是可见的。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生活并非都是甜蜜无忧,让孩子及早认识现实的残酷性,越是不公平,才越需要努力,努力才更有意义。 另一方面,激励孩子读书的同时,是否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四个地方是否代表阶层的划分?通过表像是否就可以给人贴上标签?这种现场教育是否有功利性?出入客运站、火车站的是否就低人一等?坐高铁乘飞机的是否就代表成功人士?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日后坐高铁乘飞机吗?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意义何在?这种说法为什么会网络流传?透过教育的表像折射出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怎样价值观?…… 在思考中,散枝开叶般带出诸多问题。形成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价值观的冲击。 如果考生仅把材料当成一个读书、命运,付出、回报之类的老话题,脱离材料泛泛而论,人云亦云,解读游离材料之外,思考问题没有放置于当下现实生活中,写作就难免流于空洞,套路化。文章要出彩,需结合材料,有针对性的面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学习,深层次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批判性思维,进而在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体现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 (1)职业无高低贵贱,但知识能让你获得更多尊重。 (2)教育孩子不能太功利。 (3)精神品德的培育应该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重要。 (4)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还应该培养平等的思维。 (5)认清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素材: (1)清洁工常常被人看轻,可是,你有想过吗?没有他们的勤快,何来现在优美的环境呢?洗窗工常常被贬低,可是,你有想过吗?没有他们的牺牲,何来现在明亮的视野呢?…… 总而言之,在每个职业上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社会的好榜样,至少他们是用自己的汗水来为人民服务的! (2)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林则徐 (3)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责任和义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4)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5)现在的教育培训模式并不健康。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亦有标准,比如,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考入年级前五,将来能有幸进入北大、清华,或者直接一跃考入哈佛、伯克利,可是这就叫成功? (6)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人才的“近视”。人才的“近视”,指的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与主流的价值取舍。“近视”导致眼界低下,心胸狭窄,能力有限,必定无法承担重任,学会担当。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莫让教育功利化”亮明观点,揭示主题。开篇生动形象地指出现在社会中,教育存在功利性。接着摆事实,一方面家长、老师、学校把“升学”作为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家精心呵护起来的“精英”中不乏畸形发展的悲剧。然后讲道理,进一步阐明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即“教育的功利性”,再次点题。最后强调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正确也是必需的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级要进行某个小课题的调研。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写一段文字,向同学们说明整个调研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各位同学,我十分庆幸能够代表高三年级全体莘莘学子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无边学海中畅游,追寻美好的梦想。今天,我们将身负母校的指望,奔向遥远的未来,争取更大的建树。但无论离开多远,我们永远是母校的高足,永远热爱母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__________,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传统音乐也在焕发新的生机。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中国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音乐创作空前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人才__________。四十年间,久唱不衰的老歌,新歌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另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影视金曲广为传唱,为音乐文化抹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二是优秀戏歌、民族歌曲受到追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音乐的精品化、经典化之路,既要立足传统,又要__________,做到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现阶段,继承与创新传统音乐,首先应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进入高科技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音乐的文化解说和文化的音乐阐释,可以收到__________的效果。其次,复兴传统音乐离不开教育的积极推动。从娃娃抓起,构建一个完整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希望将来在基础教育、学位教育当中,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比重。最后,应立足实际,妥善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崭露头角  推陈出新  一举两得

B.如日中天  脱颖而出  标新立异  事半功倍

C.方兴未艾  脱颖而出  推陈出新  事半功倍

D.如日中天  崭露头角  标新立异  一举两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歌久唱不衰,新歌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老歌久唱不衰,新歌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新歌层出不穷,老歌久唱不衰,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D.新歌层出不穷,老歌久唱不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音乐形式方面,不仅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而且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B.音乐内容方面,不仅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而且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C.音乐形式方面,既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也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D.音乐内容方面,既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也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之余,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一句表现宋武帝北伐时浩大的声势,以“__________”一句描述宋文帝草率出师后落得狼狈下场。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境开阔,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把离愁别绪化为乐观和力量,表现了作者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①圣制:皇帝自己写的诗。蓬莱: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阁道:这里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②宸游:皇帝出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绘景紧扣“望”字展开,体现了作者善于取景布局的特点。

B.首联中渭水等意象营造宽广意境,“秦”“汉”二字历史色彩浓厚。

C.颈联所写雨中长安之景既照应了诗题,也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

D.尾联作者刻意粉饰帝王出游,体现了应制诗虚伪颂歌的局限性。

2.作者善于抓住眼前的景物进行渲染,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说一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