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利收获亚军,中国队取得第三名。在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大幅增加进入决赛的概率。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自重人生不放水 一个青年跳入河中,救出落水的儿童,一时被传为英雄。可是在记者采访他救人动机时,他竟说是因为岸上围观的人太多而把他挤进河里去了。许多人说他傻,认为他白白失去了就要到手的“英雄”称号。然而,我为这个青年的诚实点赞,巧取的桂冠无光彩自重人生不放水。 所谓自重人生不放水,就是坚守初心,自我尊重,不虚与委蛇,为自己谋求名利。在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女排以2:3惜败意大利,失去了决赛权。有人认为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在六强赛中,如果中国队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但是在郎平的竞技词典里,从来没有“放水”一词,她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硬仗来打。不采取规避的战略,一心一意打好每一场球,这就是尊重自我,这就是自重人生不放水。 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通过“放水”,避开强队,虽然并不违规,但也失去了自重自强的精神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也是一场竞赛,社会把种种桂冠戴到各类佼佼者的头上,以表彰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每一个参赛者,应当如实的表现自己,优劣等第皆有裁判根据规则去评定。可是,有些人偏不这样。他们功力不足,又求胜心切,非要登上冠军宝座,于是就施展种种“放水”技巧,上演种种夺冠的闹剧和丑剧。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方方曾披露的鲁迅文学奖“跑奖”内幕,就是一个典型。 做人做事当然要讲究策略,但是人们一味追求机巧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许多人在拜金浊浪的冲击下,以夸逞聪明、纵恣弄巧为能事,为了金钱竟把“伪诈”视若拱壁,将“厚黑”奉为奉为圭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 陶渊明有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学着做一位守拙者,不忘初心,不断升华人生境界,渡过人生的大江大河,走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题。 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主旨并进行立意。解答时,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本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述事实,后一部分陈述两种不同的意见。事实部分介绍了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是为了引出关于此事的两种意见,因此写作时所要关注的重点应是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意见分歧的焦点是中国队是不是应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避免在半决赛中遇上强大的对手意大利队。命题人已经将这种意见分歧用“规避”和“守诚”予以明确概括,所以作文时要围绕“规避”和“守诚”两个关键词进行思考。 角度一:赞同合理“规避”,讲究策略。歌颂机智巧为,批判简单鲁莽。 角度二:赞同“守诚”,歌颂不忘初心。可以探讨体育精神,可以审视商业行为,也可以论述人格品德,谈意义,论价值,析危害,挖根源,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 角度三:辩证分析,综合立意。肯定“规避”,讲究策略,不等于提倡不择手段;肯定“守诚”,不等于拒绝智取。 参考立意:“规避”是一种好策略、“守诚”是不忘初心的体现等。 行文结构:以另一个故事引出坚守初心的观点;再结合女排的比赛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地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由比赛上升到人生,人生也应该自重,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结尾再次点题,表明体育精神不在于获得胜利,而在于坚守初心,坚守诚心。 素材: 1、不信不利,不成不行。 ——晁说之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3、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它们虽然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却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英】 培根 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5、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年少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数千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练习过的,他就如实上奏皇帝,并请求改换考题。皇帝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对他进行了褒奖。 6、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7、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示儿子的才能,就让儿子给客人朗诵一篇寓言。朗诵完毕后,得米特里耶夫问屠格涅夫他的寓言好不好,屠格涅夫说:“好,但克雷洛夫的寓言比你的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夸屠格涅夫是诚实的孩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不易变化;个性是成于环境的,随环境而变。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①_______。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②______。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③________,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此后,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________,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犹如火把,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

代代中国学人_________,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3000年间,它突破造字、书写、拼音化和信息化等重重危机,顽强“活”到了今天并不断焕发青春,成为当今中华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石。

在世界五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和中美洲玛雅文字,均________在历史长河中。(      )同时,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严密的构形体系和_________的民族文化内涵、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而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焚膏继晷       前赴后继      湮灭     浓厚

B.焚膏继晷       前赴后继      消失     浓烈

C.前赴后继       焚膏继晷      湮灭     浓厚

D.前赴后继       焚膏继晷      消失     浓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猿到人,像人类化石一样,从未中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B.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像人类化石一样,从猿到人,从未中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C.从猿到人,像人类化石一样,从未中断的,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它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D.像人类化石一样,从猿到人,从未中断的,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它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犹如火把一般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B.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犹如火把,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C.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犹如火把的甲骨文,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

D.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赞美孔子如高山大道般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

(2)《管子·牧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鲜明地体现出管仲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他认为百姓只有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才能重视荣誉和耻辱。

(3)《屈原列传》中作者用四个连续的排比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方正之不容也”写出了屈原当时所处的黑暗而艰难的政治环境。

(4)《滑稽列传》中,淳于髡善用隐语,齐威王善听隐语,一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齐威王重振国家的决心。

(5)荆轲是真正的悲剧英雄,易水送别时的那两句“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他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逍遥游》)

(7)退论书策以舒其愤,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8)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①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②蘋藻:《诗经∙召南∙采蘋》写祭祀的情况,蘋藻都是祭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连用猿鱼水三个意象,营造湘波翻滚、神秘愁惨的氛围,正是诗人悲愤心境的写照。

B.“愁、踊”等词运用比拟手法,以急促的节奏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直接抒发见到汨罗江时的无穷感慨。

C.“汨罗”是屈原的葬身之处。诗歌第二句使人眼前不由浮现出屈原被放逐后形容枯槁,但舍弃生命也要坚守自我的形象。

D.一二句没有按照通常章法,而是先写江上景色,再点汨罗江名,句法奇崛,有一种突兀动荡的气势。

2.概括诗歌最后一句“空闻渔父扣舷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 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 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 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B.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C.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犬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D.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孽本意有“庶出”的意思。文中庶孽即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B.立表,古代一种计时法。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

C.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文中指族内至亲,如父母、妻儿等等。

D.抱鼓,鼓槌和鼓,也可以指报警之鼓。文中指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向齐景公推荐司马穰苴。齐景公立即召见司马穰苴,与之谈话后非常欣赏他,任命他为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B.司马穰苴严格军纪。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原因是庄贾身为监军,在国土沦丧、前线紧急的情势下,视军纪如儿戏,诛杀庄贾就是严明军纪的表现。

C.景公使者持诏赦免庄贾,只因时间迫在眉睫才“驰入军中”。穰苴因为君王使者不可杀,于是将其三位副手斩杀。这就告诫三军: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军中纪律。

D.司马穰苴对战士关心倍至。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安排医疗,把自己专用的军需品拿出来款待士兵,并和士兵平分粮食,受到士兵的爱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仲列传》)

(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魏公子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