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发布的《高考期间部分区城车辆禁止驶人通告》的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不变。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请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车辆有序通行。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 的支撑。大桥未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 。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 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如火如荼
B.至高无上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日新月异
C.不可或缺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如火如荼
D.至高无上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日新月异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3)催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4)“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 “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2.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C.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