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心理学家乔治 哈里森说:“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据统计,约有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总以为拖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却不知道危机正在一点点向自己靠近。“拖延等于死亡!”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一时的拖延看似无害,__________。每个人都知道拖延不好,____________?首先,不找借口——找再多的借口,事情也不会有任何进展;其次,要做好规划——做事有条理,效率自然高;最后,要学会管理时间,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拖拖拉拉的人,迟早会被别人甩在身后;只有下狠心戒掉拖延,________。不要让拖延成为你的绊脚石,不要让拖延遮掩了你本来的光芒。当你戒掉了拖延,世界就会焕然一新。

 

长期的拖延却会悄悄把你拖入深渊 怎样战胜拖延症 才能快人一步,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一空:上文是“一时的拖延看似无害”,顺着这一思路分析,句中要填写的应是长期会怎样。如可以填写“长期的拖延却会悄悄把你拖入深渊”。 第二空:空格后是问号,可见这里应是问句。后面有“首先”“其次”“最后”,都是战胜拖延的办法。这里可以填“怎样战胜拖延症”。 第三空:上文有“拖拖拉拉的人,迟早会被别人甩在身后”,上句的句式是“只有……”,因而,要填写的应为“才能……”,根据上句的意思,可以填写“才能快人一步,立于不败之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完成题目

“你走了,却把康桥下的青荇,缠绕在我们多情的心扉上”、“你走了,却把大动乱的反思,留在了我们忏悔的路途上”,这是人们用时下流行的“三行诗”为徐志摩和巴金所写的文字。

请从鲁迅、海明威、曹雪芹、白居易、杜甫中任选两位,为他们各写一首“三行诗”。要求:先明确人物,“三行诗”必须能体现所选人物特点,富有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中国画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山水画了。从古至今众多的山水国画名家留下了诸多令我们__________的精品之作。好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意识的体现,是与大自然对话后所产生的艺术语言,精神寄托的体现,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我在绘画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画的点线之美,留白之妙。尤其是干笔、枯笔与湿笔的结合,更是有__________的效果。挑灯作画之时,宁静的心灵得到净化,艺术的灵感__________,挥毫泼墨,犹如千军万马驰骋沙场,__________。完毕已是深夜,虽有困乏,却收获颇丰,也欣喜若狂。我个人对于山水绘画而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艺术情怀、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希望自己的绘画之路越走越远,为祖国的美好景象增加一笔小小的色彩。我们要继承大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年青的一代沉淀更多的学识文化与素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意想不到 油然而生 一发而不可收

B.叹为观止 意料之外 情不自禁 一发而不可收拾

C.击节叹赏 意料之外 油然而生 一发而不可收拾

D.击节叹赏 意想不到 情不自禁 一发而不可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细细品味斟酌他们的运笔与意境

B.细细品味斟酌他们的运笔与意境,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C.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细细品味斟酌他们的意境与运笔

D.细细品味斟酌他们的意境与运笔,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我个人而言,山水绘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艺术情怀,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B.关于我个人而言,山水绘画是一种艺术情怀,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C.对于我个人而言,山水绘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艺术情怀,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D.对于我个人而言,山水绘画是一种艺术情怀,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查看答案

(1)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正反设喻说理。比如:他用蚯蚓正面设喻,得出“______”的成功经验;接下来用螃蟹反面设喻,得出“_____”的失败教训。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动物入手侧面表现蜀山之高险,真可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凄怨的意境。

(3)王维在《使之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宋·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注)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本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B.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C.颔联摹写江南的冬景:因为闰月梅花未开,远处的枫树上红叶残留,被误认为是早放的春花。此联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D.颈联实写,因为生活贫寒,冬天难过,但见到田里过冬的麦苗生长就很高兴。只是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

2.全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王笑而不言。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C.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一般指今天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D.太山,即泰山,位于今山东省,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海,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四海”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

B.选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

C.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

D.梁惠王问政于孟子,孟子用比喻手法,以理喻之,并以情动之,表达仁政理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