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第①空,根据上文“先开花后长叶”,下文“花叶同时生长”,可知,此处应为“有些先长叶后开花”。第②空,根据下文的分析,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主要看叶芽或是花芽,哪个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哪个就会先生长。此处应填“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与“密切相关”衔接。第③空,根据后文“先叶后花”,根据哪个芽所需温度高,哪个后生长,可知这里要填“(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浮来一棵树

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

⑥它也是一棵野树。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还也许是一只鸟,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一松口,让它落了下去……当然,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根系像一只铁拳,紧紧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浮来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是多么不容易呀,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鸟啄、虫咬、火烧、斧砍……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逆来顺受,一声不吭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

⑦它在与身边的同伴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他们无比信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他们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

⑧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它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的情景。莒国虽小,“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续,逐渐由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演变为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告诫。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的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

⑨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祭器,追随孔子南行。他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龙》。人因文显,自此刘勰名噪一时,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两年后,完成任务的他“燔发出家”,改名慧地。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下多了一个孤傲的身影。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飘然而过。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

⑩一千五百年后,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才意识到《文心雕龙》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这棵树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

⑪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华。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气息,啜饮它的甘露。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归来我仍是中年,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取材于简默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累果实摩肩接踵       摩肩接踵:形容果实密集

B.树身老气横秋             老气横秋:形容年老体衰、缺乏朝气

C.化剑为犁的情景          化剑为犁:与“化干戈为玉帛”意思相近

D.自此刘勰名噪一时       名噪一时:与“声名鹊起”意思相近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

B.第⑥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

C.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4.《红楼梦》中有一首吟咏贾宝玉的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有的版本将“有时似傻如狂”写作“有时似俊如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俊”和“傻”哪个更好,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根据背诵经典篇目,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_____________,首身离兮心不惩,

②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④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⑤《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的《蜀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现其忠血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 “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 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 “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2.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诗句 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D.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3.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②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子·解老》)

③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根据以上三段文字,请简要概括棘子成、韩非子、孔子的文质观。

(2)比较三人的文质观,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行赏,人且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也。(丙)

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成大业者,在量不在智,明矣。量者,定体于恒者也。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不立故也。(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取材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1.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其                         机:时机

②犯大敌而不                     挠:屈服

③量不足以之也                   胜:战胜

群雄                           间:离间

⑤人且于君臣之义                 喻:告诉

⑥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           抑:克制

⑦转念知                         非:不是

⑧无所                         汔:完成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智遽穷乎                   唯定体不立故也

B.嗣源所迫                   曹彬下江南

C.以从容论功行赏               在量不在智

D.自敛雄心俯听                 身任天下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知机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倾亡者

B.一摧(于)垓下

C.更起而角死力,(盖)汉亦疲矣

D.而不轻授(曹彬)以使相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

B.藉令戢悻悻之怒

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

C.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

D.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

声音表情随着他起伏的命运而变化

6.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成必败,苟败必亡

②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

7.作者认为豪杰凡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举一例,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