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②我们现在所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②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④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⑤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⑥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围绕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其中两三个语句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啊!感天动地的奇迹,是党带领人民拼搏奋斗出来的!”一位创业者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激动得眼眶湿润。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创造“中国奇迹”的朴素哲理,宣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讴歌改革开放,最好的方式就是激扬拼与干的精气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只有拼与干,才能杀出筑梦圆梦的“血路”。弄潮儿向涛头立,留下的一定“是奔湍,是弹丸,是惊雷”。位列世界500强的青岛海尔,曾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度濒临倒闭。1985年,掌门人张瑞敏当众抡起大锤,砸烂76台劣质冰箱,拉开了管理革新、技术创新的帷幕;20年后,面向互联网时代,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敢闯敢试、敢拼敢干、顽强打拼,从学步到健步、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到创造……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不甘落后、不甘平庸,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杀出血路、浴火重生。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赓续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不畏险阻、奋勇搏击的硬气,敢为人先、独占鳌头的志气。 只有拼与干,才能闯过筑梦圆梦的“险滩”。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创业是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是九死一生的攻坚。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而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迈步新征程,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我们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攀不上的高峰。 只有拼与干,才能书写筑梦圆梦的“传奇”。回望40年不凡征程,中国人民靠勤劳和智慧,干出了一片片新天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高温、高湿、高盐和高空、高难、高端的施工条件下,被中国建设者标定了6个“世界之最”。而每一个“之最”中,皆有“筚路蓝缕辟海疆”的拼搏故事,皆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赞歌。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傲世……今日之成就,为开创未来铺就了前行之路,激励着人们时刻赓续勇立潮头、实干苦干的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奋进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新征途,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让我们不断砥砺拼劲、干劲,用实干拥抱伟大梦想。 【解析】 (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本题给了六个语句,要求结合其中两三个语句写一篇文章,要注意整体性原则,将两个或者三个组成一个整体来立意,考生要选取自己最有感触、最有把握的来写。整体上要知道是针对改革开放40周年讲的,可以写怎样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可以写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二)立意:根据材料的关键句,在把握材料的倾向性后,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①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②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③释放稳定红利,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④深化改革务必真抓实干。⑤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三)素材:1.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3. 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四)结构:本文以一位创业者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激动得眼眶湿润的话开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接着引用习主席的话亮出观点,掷地有声。接着从为什么的层面按照“只有拼与干,才能杀出筑梦圆梦的“血路”;只有拼与干,才能闯过筑梦圆梦的“险滩”;只有拼与干,才能书写筑梦圆梦的‘传奇’”的分论点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最后以习总书记的话作结,首尾呼应,全文高屋建瓴,情理具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眼光,他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刘江红教授团队近日发表于《睡眠》期刊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睡午觉的孩子相比,睡午觉的孩子更快乐,成绩也更好。该研究团队分析了近3000名中国小学生的行为,发现睡眠缺乏现象在儿童中________。尽管这项研究并没有________午睡与学习成绩变好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午睡与学习成绩提高的________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孩子睡午觉,哪怕是半个小时也大有裨益。

睡眠不足是许多国家孩子的共同________。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是课业压力,其次是信息家电,再次是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以及家长的睡眠习惯等。保障孩子睡眠很重要,(   ),尤其是深夜和凌晨的深度睡眠可以让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有利于孩子长高。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午睡的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揭示  相关性  效应

B.屡见不鲜  揭示  相关性  现象

C.习以为常  揭露  因果性  现象

D.屡见不鲜  揭露  因果性  效应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长激素会在人睡眠时分泌

B.人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

C.人体想要分泌生长激素必须睡眠

D.睡眠充足有益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B.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C.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D.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①唐徳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②伊岸:伊水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广处入景,写伊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开阔,与黄河相通。

B.颔联从细微处渲景,诗人的视角不断变化,远处的寒树,近处的乱流,由远及近,而且化动为静。

C.颈联诗人由眼前清廓景象想起了伊水边的破败孤村,而抬眼所见的南飞孤雁则恰似诗人自己。

D.本诗描写了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即景抒怀,所抒之情与前面的描写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