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五千多户增加到一万六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自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

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我国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此外,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局面。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互联网+”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1.D 2.B 3.①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人才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②国家和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鼓励创新。③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有积极性、创造性和获得感,创新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意思答对即可。可从国家层面、科技人员个人层面的角度,或外因、内因的角度答题。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人才工程卓有成效,创新发展动力强劲。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5%提高到57.5%”错,属于概念混淆,选项的意思是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提高,而材料一中说的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引领世界潮流的是“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而不是“我国‘互联网+’”。C项,“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错,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是因为有数量众多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D项,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的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和制度,不是因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另外,“筑巢引凤”不是人才计划,而是人才计划的效果体现。故选B。 3.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可从国家层面和人才个人层面两个角度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国家积极创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从材料二的图表和材料三可看出国家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鼓励知识创新;从材料四可看出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招揽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等。从个人层面看,在这样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在优惠的政策制度下,我国人才积极参与,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人才归国数量,以及参与到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量都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这部分人能以饱满的获得感和充分的积极性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解决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引起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即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摘编自《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不以邻为壑,不搞贸易保护主义。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唯一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B.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C.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输赢分化的特点以及对策。

D. 文章基于时代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提出了如何解决全球化危机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收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坚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国庆节期间,河南洛阳的两则旅游新闻引发热议。

栾川县老君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到此修炼)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和 5A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因推出自助“一元午餐”被赞为“良心景区”,收入不降反升。很多游客说:这里自然风景优美,也有一定的道家文化内涵;景区还推出“一元午餐”,贴心为我们服务,很会营销。

伊川县“二程”(程颢、程颐: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华夏理学奠基人)文化园是我国最大的理学及儒学文化园林和4A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门票仅收1元,但游客稀少。一些游客说:这里的人文景观多是旅游休闲、拓展训练的场地建筑,缺少真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二程”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他们在我国理学、儒学及哲学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了解。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三农    砥砺前行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

10月28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11月2日,从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事故发生的原因系乘客刘某(女,48岁,万州区人)与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造成车辆失控。官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嫌犯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        ,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上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      。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       。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      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谣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B.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C.分崩离析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D.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