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几种常见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今借...

下面是几种常见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今借到张三人民币200元整,定于2020年1月20日前一次还清。此据为证。(借条)

②家母今年八十岁寿辰,兹定于本月16日中午12时在贵府举办寿宴。敬请光临!(请柬)

③兹介绍我单位李明同志去你们学校商议招聘毕业生事宜,请予以接洽。(介绍信)

④因工作需要,学校拟公开招聘语文、数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名。(招聘启事)

⑤听说母校百年华诞,谨此表示热烈祝贺!(贺信)

 

(1)200元--贰佰元 (2)贵府--寒舍 (3)你们学校--贵校 (4)三名--共三名或各三名 (5)听说--欣闻(喜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语言使用的场合,然后分析语言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 ①“今借到张三人民币200元整,定于2020年1月20日前一次还清。此据为证”是借条,借条中有关钱财的数目一般不使用阿拉伯数字,因为阿拉伯数字容易做手脚,所以“200元”应改为“贰佰元”。 ②“家母今年八十岁寿辰,兹定于本月16日中午12时在贵府举办寿宴。敬请光临”用于请柬,“贵府”错误,“贵府”是称呼别人的敬辞,此处是说自己家,应为“寒舍”。 ③“兹介绍我单位李明同志去你们学校商议招聘毕业生事宜,请予以接洽”是介绍信,“你们学校”不当,称呼对方应使用敬辞,可以改为“贵校”。 ④“因工作需要,学校拟公开招聘语文、数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名”是招聘启事,“语文、数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名”容易出现歧义,是各三名,还是共三名,表述不清楚。 ⑤“听说母校百年华诞,谨此表示热烈祝贺”是贺信,既为“贺信”,所写事情应是喜事,“听说”可以改为“欣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一项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群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小于9小时睡眠者的大约2倍;另外几项不同人群的随访结果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过长时间睡眠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少部分健康人群会表现出生理性的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因此,____,且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工作生活能力,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睡眠时间的改变,____,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    )。一两件事上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B.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C.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D.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B.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C.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来锤炼个人品德

D.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B.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

C.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D.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设喻,表明自己因德操美好而遭到小人的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婚后处境艰难,却无人理解,只能静心细想,独自哀伤的两句是“________”。

(3)《醉翁亭记》里写到,在西南的诸多山峰里,“________”的那座,就是琅琊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不禁大笑,放他还山。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妻子送他出门,皆哭。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妻子不觉失笑,苏轼于是离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陈琳字孔璋。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征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

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曰:“……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操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徙门下督。琳二十二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

(注)①袁绍,字本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B.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C.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D.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期,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杨修曾为曹操主簿。

B.辇,是指一种交通工具,古代用马拉着走的车子。后特指国君、帝王、皇后等王室乘坐的车子。也指乘车,载运,运送。

C.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可比喻贪婪、贪残,或比喻贪得无厌者。

D.《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为前四史之一。前四史还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琳经国务实,见识深远。力谏何进,劝谏何进不可为了胁迫太后铲除宦官而引兵入京。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后果然取祸。

B.陈琳善写书檄,笔力强劲。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曹操数代恶迹,言辞激烈。曹操爱其才华,最后也没有怪罪他。

C.陈琳文笔之才,冠绝一时,文帝通过给吴质写信来追念逝去的陈琳等人,对陈琳等友人的评价相当高,认为当世之人很难赶上他们。

D.陈琳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陈琳先后从属了何进、袁绍、曹操等人,几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然处事、淡泊名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2)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