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3日,某微博大V发帖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统统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赔偿。”此事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直斥大V这种钻制度空子的行为不道德。11月26日,该大V再次发帖,称自己是按照规则办事,并发布了上千字的长文,证明自己并没有错。
作为读者的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对该微大V的回帖,跟帖于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几种常见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今借到张三人民币200元整,定于2020年1月20日前一次还清。此据为证。(借条)
②家母今年八十岁寿辰,兹定于本月16日中午12时在贵府举办寿宴。敬请光临!(请柬)
③兹介绍我单位李明同志去你们学校商议招聘毕业生事宜,请予以接洽。(介绍信)
④因工作需要,学校拟公开招聘语文、数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名。(招聘启事)
⑤听说母校百年华诞,谨此表示热烈祝贺!(贺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①____:一项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群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小于9小时睡眠者的大约2倍;另外几项不同人群的随访结果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过长时间睡眠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少部分健康人群会表现出生理性的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因此,②____,且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工作生活能力,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睡眠时间的改变,③____,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 )。一两件事上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B.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C.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D.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B.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C.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来锤炼个人品德
D.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B.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
C.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D.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设喻,表明自己因德操美好而遭到小人的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婚后处境艰难,却无人理解,只能静心细想,独自哀伤的两句是“____,____”。
(3)《醉翁亭记》里写到,在西南的诸多山峰里,“____,____”的那座,就是琅琊山。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不禁大笑,放他还山。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妻子送他出门,皆哭。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妻子不觉失笑,苏轼于是离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