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这些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仍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析】
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 很了解 |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 从没听过 |
初中(%) | 16.3 | 59.6 | 24.0 |
高中(%) | 13.9 | 74.3 | 11.9 |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 无所谓 |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 无论如何不该骂人 | 其他 |
初中(%) | 9.6 | 5.8 | 72.1 | 12.5 |
高中(%) | 6.9 | 8.9 | 63.4 | 20.8 |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他”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真实个人资料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A.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A.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
3.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画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
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
的运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
表演。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选自李永毅、李永刚《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B.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C.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
B.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血腥表演。
C.崇尚仁慈虽然一直是罗马人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古罗马文化中,它与欣赏娱乐性的血腥表演是并行不悖的。
D.罗马知识分子担心,尽管血腥表演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但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会对道德产生腐蚀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B.罗马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把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当作娱乐节目,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
C.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而且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因此,很难将竞技庆典中的屠杀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
D.罗马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对此称赞有加,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良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3日,某微博大V发帖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统统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赔偿。”此事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直斥大V这种钻制度空子的行为不道德。11月26日,该大V再次发帖,称自己是按照规则办事,并发布了上千字的长文,证明自己并没有错。
作为读者的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对该微大V的回帖,跟帖于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几种常见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今借到张三人民币200元整,定于2020年1月20日前一次还清。此据为证。(借条)
②家母今年八十岁寿辰,兹定于本月16日中午12时在贵府举办寿宴。敬请光临!(请柬)
③兹介绍我单位李明同志去你们学校商议招聘毕业生事宜,请予以接洽。(介绍信)
④因工作需要,学校拟公开招聘语文、数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名。(招聘启事)
⑤听说母校百年华诞,谨此表示热烈祝贺!(贺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①____:一项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群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小于9小时睡眠者的大约2倍;另外几项不同人群的随访结果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过长时间睡眠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少部分健康人群会表现出生理性的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因此,②____,且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工作生活能力,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睡眠时间的改变,③____,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 )。一两件事上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B.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C.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D.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B.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C.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来锤炼个人品德
D.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B.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
C.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D.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