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清洁阿姨叫什么?”我答不上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清洁阿姨叫什么?”我答不上来,尽管我每天走过她扫过的洁净楼道,随意地丢弃手里擦过鼻涕的手纸。“你该记住她的名字,人生漫长,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个人都不是无故出现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的,哪怕是回报一个微笑。”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得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学校地名等信息。

 

致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 题记: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 每个人都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人们通过它传递着爱,给家人、朋友一切自己所熟悉的人,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来往的陌生人。 有一次,我照例乘上了730路公交车,站在了卖票员的位子旁边,这时上来了一位妇女,她手里抱着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婴儿。卖票员站起身,微笑着招呼那妇女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这个婴儿十分可爱,胖嘟嘟的小脸上透着红润,眼睛是那种纯净的黑,多健康的小生命啊!那位妇女看我不停地盯着她的孩子看,便对宝宝说:“你看,这儿有一个大姐姐,看这儿。”宝宝马上看着我,小脸蛋笑了起来,那是多么天真的笑脸啊!被这么一说,我脸都红了,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善于和陌生人交往,我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这时车子又停在车站上,一位身穿校服的小女孩(我猜她只有二三年级左右)走了上来,她站在了我的旁边。我开始上下打量她,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她很可爱,一双大眼睛楚楚动人,和那个婴儿一样的是那双纯洁、无一丝杂质的眼睛,她真是一个小美女。 宝宝也开始注视她了,女孩便去牵宝宝嫩嫩的手,这一瞬间,我产生了许多羡慕。两个小孩子就这样用眼光、用小动作交流着。突然,车票从宝宝手中滑落,宝宝咿咿呀呀地看着飘落的车票。女孩便弯下腰,轻轻捡起车票,又轻轻放到宝宝的手中。宝宝看见票子又回到自己的手中,便笑了起来。这是多美的一幅画,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毫无戒备地交流,传递陌生人之间的温情。 又到站了,女孩要下车了,她对小婴儿握握手,小嘴一弯,说;“宝宝再见!”我目送这个小女孩下车,那个背影是欢乐的,跳跃着、闪动着活力。 我再一次感动了,我要感谢这个小女孩,是她的举止打动了我,是她发自内心的纯洁的爱惊醒了我。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多么需要这种毫无戒心的交流,哪怕只是浅浅一笑! 是啊,人生漫长,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个人都不是无故出现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的,哪怕是回报一个微笑、一句轻轻地感谢“您辛苦了”。多一分关注、感恩身边的“熟悉的陌生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温馨,更加和谐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的核心是“熟悉的陌生人”的中心词是“陌生人”,提示考生,所写之人不能是常规意义上自已认识的人,如不能写父母兄弟姐妹,也不能写老师同学;但这个人又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也就是经常会见到或听到的人,如楼道的清洁工、公交车司机、马路上的交警、超市的收银员,等等。从所给材料来看,所选之人要满足“平凡却充实”“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的条件,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中要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要能够从平凡人身上发现不平凡之处,写出平凡人的伟大。 立意角度: 1. 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 2. 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 3. 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素材积累: 1. 1959年,掏粪工人时传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接见他时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们勤务员,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2. 1993年,北京21路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凭着娴熟的职业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贏得乘客广泛的赞誉,从而获得该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3. 2005年,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技术专家”,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许振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4.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选材平易,意蕴丰富,发人深省,启迪心志。题目要求考生认真研读材料,全面细致思考,关注现实生活,从材料中提炼出适合自己写作、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观点行文。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尊卑之别,没有贫富之差,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值得我们信任、尊敬、感恩、赞美。另外,这道题意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完善思想、锻造健全的人格,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立足生活,思考人生,联系自我,联系社会,不可放眼古今、神思千里,更不能疏远社会,脱离生活。本题可以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所以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身边的“熟悉的陌生人”,写他们风雨无阻、默默无闻的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感人的细节,包括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他们在“平凡中”铸造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化妆——林清玄

⑴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⑵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⑶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⑷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⑸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⑹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⑺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⑻“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⑼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⑽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⑾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从全文看,标题“生命的化妆”所包含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来改变生命的内里。

B.养成乐观、自信、善良、自爱而有尊严的气质。

C.用高明的化妆术精心化妆,让人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D.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多运动、改善睡眠等,从而改变人的体质及精神。

2.文章第⑵段中说“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

A.先扬后抑 B.欲扬先抑 C.衬托 D.对比

3.概括⑿段“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道理”指代的具体内容。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⑼段“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句话的理解?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文章中“我”对化妆师的情感经历了由最初的好奇轻视变成最后的致敬感慨的过程。

B.化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C.从与化妆师的交谈中“我”感悟到一切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D.全文以“我”对化妆的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平淡的生活是最美丽的这一主题,并流露出对这些人的惋惜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之学而不诲人不何有于我哉

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默默地 B.识:知识 C.厌:满足 D.倦:厌倦

2.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出处及诗人、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朝李白。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竹枝词》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王昌龄。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查看答案

填在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她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B.你是打算在周末去拉萨呢?还是等到放假的时候再去?

C.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

D.下面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片断,受访者张积慧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典型性肺炎”病区护士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