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卒全其城。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轼”与“子瞻”是相反关系。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C.冠是指古代男子到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他通晓经书、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千言。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让富民们先出城躲避。

C.苏轼文章出众。他得力于天赋,文章博大丰富,称雄百代。

D.苏轼仕途坎坷。他忠心耿直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卒全其城。

 

1.A 2.B 3.(1)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2)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轼’与‘子瞻’是相反关系”错误,“瞻”是看的意思,在马车上扶着车“轼”方便看,瞻与轼有关。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错在“苏轼让富民们先出城躲避”,原文是说“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即苏轼“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汝”应理解为“你”,“为滂”应理解为“做范滂那样的人”,“顾”应理解为“难道”,句意。第二句中,“庐于其上”是状语后置句;“庐”为名词动用,应理解为“过夜”;“全”为形容词动用,应理解为“保全”;句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2.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3.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亮的秋天

王清铭

①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②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③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④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⑤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悲伤。

⑥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换一个角度看秋天,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⑦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⑧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⑨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的“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全新的突破。

B.“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境的体验的重要性。

C.第④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合了汉字的构成。

D.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除了帮助表达丰富的意蕴外,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

2.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2)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3.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课文内容及基础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秋”字与“故都”结合,含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B.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本有矛盾,但苏轼却将其统一了起来。

C.《赤壁赋》中的“而今安在哉”和“客有吹洞箫者”都是宾语前置句。

D.《游褒禅山记》中的 “学者”‘十一’是古今异义词;《赤壁赋》中的“白露”“美人”也是古今异义词。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感又叫“移觉”,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B.序是一种文体,一种叫赠序,如《兰亭集序》;另一种叫书序,如《指南录后序》

C.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汉代赋称为古赋,多采用问答体。

D.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如《兰亭集序》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维持着字形和章法

B.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的流畅

C.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维持着字形和章法

D.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的流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