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我不能不发问: 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评。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真不能想当然地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转头去写评论又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这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文学创作是灵动的, 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不讲。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甚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了。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留下来的。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摘编自李美皆《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其实各自为政,批评不应干涉创作,创作也不能依赖批评。
B.文学批评家应当首先以合格读者的审美水准去看待作品,摒弃专业的话语体系。
C.有的批评家眼高手低,因而作为读者欣赏作品没有问题,写的评论却毫无魅力。
D.文学批评有时会出现一定偏差,我们要做到顺其自然,不需要过分急躁和焦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假设对文学创作进行技术分析开篇,否定了文学批评的技术化倾向,同时引出下文的论述。
B.“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形象地表明文学批评应当契合文学特质,追求鲜活灵动。
C.文章以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清楚小说的概念为例,证明了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很有限。
D.文章用幽默的语言分析了批评家对作家作品的误判情况,指出批判比表扬对文学的发展更有益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评论家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就可能写出好的文学评论, 从而与作家形成良性互动。
B.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抓住作品打动自己内心的某个点,因此批评家的技术精湛与否不重要。
C.批评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评判难免受到自身审美趣味或能力的影响,错误的表扬和批判都不利于作家的创作。
D.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局限于同时代文学批评家的意见,真正优秀的文学批评也一定能够经受时间考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他们熬过了2018年,却等不到2019春天。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或者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动用法 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B.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意动用法 燕赵之收藏 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 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动词 族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二虫又何知
B.遂见用于小邑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C.翱翔蓬蒿之间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D.农人告余以春及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葭(jiā)苇 契诃( hē )夫 千金裘( qiú ) 妃嫔(pín)媵嫱
B.亭榭 饱蘸( zhàn ) 将(qiāng)进酒 上干(gān)云霄
C.溯(sù)流 孤癖 歌数阙( què ) 切中肯綮( qìng )
D.央浼(měi) 胆怯 马嵬(wéi)坡 架梁之椽(chuán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1.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
B.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
C.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D.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笔走龙蛇 一挥而就 评头论足 醍醐灌顶
B.春蚓秋蛇 一挥而就 指手画脚 振聋发聩
C.笔走龙蛇 一蹴而就 评头论足 振聋发聩
D.春蚓秋蛇 一蹴而就 指手画脚 醍醐灌顶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B.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到底墙壁上,恐怕也没有谁统计过。
C.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D.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