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断舍离”是 《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断舍离 《咬文嚼字》评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达到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断舍离 断舍离何则?本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自己做不到的违背本性的为什么要去强迫呢!不如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别人没有的。 拥有别人没有的,应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人由而你不曾拥有的,应做到“则其善者而从之”。 古人屈原曾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意不在世上万物哥的其所,而在于物有所值,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拥有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才是生活的定数。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能不做到“过而能改”呀? 断舍离,断的是“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拾荒老人8年自费寄失物上千件,这是一位名叫邱胜华的老人的故事,老邱在拾荒的同时又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信徒”,只要捡到证件,他就认真的从中寻找失主的信息然后自己掏钱寄给失主,8年时间,他一共寄出了1000多封信,花费了2000多元的邮费。不因一文不名而放弃慈悲与善。 段舍离,断的是“时间和钱财”。却成就了人生间最大的慈悲与善良。 11岁的谢树华是一名孤儿,父母双双离世后,他便一直住在村里的寺庙里,虽然孤独、寂寥,但他不但聪明坚强,而且感恩,一有时间,他就会帮忙打扫寺庙,捐款箱里的香火钱,哪怕是一分一毫,他也从没拿过,他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善良淳朴,穷而不贪,他有着最动人的人性力量。 断舍离,舍下心里的贫苦,获得精神上的自豪。 旧去来兮辞是园林派代表人陶渊明的一篇表达胸意的文章。“归来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形像”。官场是黑暗的,污杂的对于本性自然的人来说,它便是深渊,但陶渊明及时醒悟,归隐田园,并没有使自己的身体被心二奴役,他不具有黑暗的心灵,但他拥有闲适自得的美好情怀,所以他是快乐的。 断舍离,舍的是阿谀奉承,得的是怡然自得。 “断舍离”,“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断舍离未尝不是好事,适当来一次,会使你得到不曾拥有过的事,也让你明白,自己拥有的不一定是好的,乐观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10 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关于扣字数分的评分细则】 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解析】 试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寓意很明确,考生要注意“无用”“不需要”两个关键词,多角度立意: 从材料的表层立意: (1)拒绝、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 ①不买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没用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宽敞、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焕然一新。 ②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享受自由舒适的生活。 ③要敢于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是垃圾和废物,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而是习惯了,麻痹了,环境变得拥挤,生活变得乏味。所以要敢于舍弃无用的物品。 ④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忧患意识等。 (2)脱离无用的物品的包围。 ①放弃无用的物质,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 ②不要过度迷恋或依赖物质,对物质的需求不可泛滥,要适可而止。 (3)收纳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 ①是对物品的价值的珍惜。 ②现在不需要的物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收纳它们,以备不时之需。 ③收纳自己不用的物品,环境变得拥挤,影响生活品质。 (4)辩证的角度: ①舍弃无用的东西,保留“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 ②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关键在人,是由人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③尊重个人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和方式。 从含义的角度立意: (1)舍弃无用的物品,是释放精神负担。 ①扔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扔掉看不见的东西。从物品的断舍离上升到对耿耿于怀的过去、那些令你心酸的回忆、纠结不已的伤感等负面记忆的断舍离,解放心灵,找回生活的活力。 ②不考虑多余的事,思路就变得清晰,思想就会轻松。 ③断舍离能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让生活轻松愉悦。 (2)收纳、储存无用的东西,是背负思想包袱。 ①储存无用的东西以备将来之需,是旧习惯、旧观念在作怪。 ②心中装着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或精神负担,就无法轻装上阵,影响自己的心情。 (3)辩证的角度: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兴民之业,以民为本是伟大复兴的康庄道。

材料:

里程碑            生力军           宣言书

咬定青山不放松    绝知此事要躬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才做锋芒          逢山开路         青年才俊

继续前进          学为底蕴         不忘初心

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         遇水架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无论推荐哪种花,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____________。一是起源于中国且分布广泛,②____________,也不能受地域限制,具有国家的标志特性;二是花姿圆润且花色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意蕴丰富,③____________;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     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于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    ),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     的,      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创造出来的。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同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信仰的道路以希望之光照亮,让希望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

一一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竖立  大体  一帆风顺  难免

B.树立  总体  风平浪静  未免

C.树立  总体  一帆风顺  难免

D.竖立  大体  风平浪静  未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B.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也都可以在现实中为我们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C.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今天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D.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现实中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希望之光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

B.让希望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以信仰之光点燃信仰的火炬。

C.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让希望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火炬。

D.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涛,完成各题。

寺斋①睡起二首黄庭坚

其一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②。

退食③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其二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匆匆。

人言九事八为律④,傥有江船吾欲东。

[注]①寺斋:指黄庭坚在汴京时的寓所,当时朝中党争尤为激烈。②夔(kuí):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蚿(xián)有百条腿的虫子。③退食:公事办完回家吃饭。④律;指律令。《汉书·主父偃传》:“所言八事,其八为律。”此处借用,“谓世途狭隘,动触法令,宁自放于江海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化用了“螳螂捕蝉”和“夔怜蚿”的故事,说明黠与痴、有余与不足都是相对的。

B.第一首后两句动静结合,既有作者卧于北窗之下的静景,也有乘船欣赏一江风月的动景。

C.第二首用桃李、春风、黄鹂等意象,描绘花事褪去、绿树成荫之景,凸显时光流逝之感。

D.这两首诗处于同一题目之下,均为琐事杂感,而且主题相近,都流露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