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B.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D.作为儿子的“他”,考虑到母亲的情绪,为了让娘明白捐献骨髓没有害处,并让娘将心比心最终同意捐献骨髓,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2.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描写了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墙上,一旦有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说迟迟不赴命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步。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认为《诗经》中的文章大多也是圣贤抒发苦闷之情。
(4)《山居秋暝》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1.下列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稳,“旧宅”“新诗”形成对比,感慨良多。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的特点。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唯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率百人而聚 率:大概
C.大概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D.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B.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C.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D.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要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下列各项中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且勇者不必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慈父见背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下列对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秀才”都是选拔、任用官员的科目。
B.古代男子15岁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18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宣德”是按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中“壬戌”是按干支纪年法来纪年。
D.“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