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北京持续受到重度雾霾的困扰,所谓的“烟雾箱”计划已在加速展开。雾霾实验室将建在北京怀柔区,可与世界最大的大气模拟设施——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相匹敌。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贺泓说,竣工后的“烟雾箱”可利用600立方米的污染空气进行实验,比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的容量多出50%。
据悉,怀柔的“烟雾箱”将由两个半球型容器组成,可制造类似于雾霾的环境条件。通过把不同的污染物压入这两个半球型容器内,研究人员将能够在日照条件下细致地研究其化学反应。这种成对的箱体设计将使科学家能够并排对比实验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抒情主人公“我”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将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象成美好的理想,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只好在雨巷中孤独行走。( )。在《雨巷》中,诗人怀着____________的心情,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____________的“雨巷”,这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有着厚重的文学____________。普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他撑着长篙在寻梦,于青草深处、星辉____________的夜晚放歌。《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B.《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C.《雨巷》描绘了-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D.(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心态。
B.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时具有这种心态。
C.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的真实心态。
D.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时具有这种心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惘然 寂静 沉淀 斑斓
B.惆怅 寂寥 积淀 斑斓
C.惆怅 寂静 积淀 斑驳
D.惘然 寂寥 沉淀 斑驳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的文字的革命精神。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中,体现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颌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D.颈联写出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无比忧伤。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土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
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B.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C.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D.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B.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服阙,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须离任。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逮捕大夏,并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D.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葱花面
第广龙
我许久都没有吃过葱花面了,但是,只要想起来,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我的鼻尖,伴随着的,还有一丝丝惆怅,一丝丝优伤。
想起葱花面,我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黯淡的童年。
就像西北长大的许多人一样,我也爱吃面,但在困苦的岁月里,一碗面,不是想吃就有的。有粗粮吃,能把肚子吃饱,已经是难得的福分。假如那天吃面,一家人的重视,如同一个仪式。
在农村,有的人家,不愿被小看,偶尔吃一回面,要站在自家门前的粪堆上,把面挑得高高的,让别人看:“我吃面呢!”吃面本是家常,却成了稀奇;以至于有人病倒了,不愿吃药,只是说,有这钱,美美吃一顿面,就好了。
在我们家,葱花面,就是病人、老人吃的。有个头疼脑热,不算病,不影响说话和走路。睡在炕上起不来,吃别的,吃不下去,就能吃上葱花面了。家里人口多,煮饭的锅是大铁锅,水烧开了,下面,下一个人吃的面。最好是挂面,是那种细细的挂面。葱花是清油炝的,先切出一撮碎碎的葱花,然后炝油,不在大铁锅里炝,那样费油,是在舀汤的铁勺里炝。拳头大的铁勺头,倒进去一点油,手端着,从灶火眼里试探进去,悬在火头上,油煎了,倒退出来,迅速把葱花丢进铁勺,哗啦一阵响,还出现一些涌动的泡沫,跟着,葱花就熟了。面捞出来,添进去专门烧好的酸汤,添进去葱花,这时候,看到的是弯曲在一起的面,是清亮的汤,汤上面,油花点点,还漂着葱花,这时候,葱花面就做好了。真香啊,就是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家乡人形容这香,有一个特别的字:蹿。说葱花面香,就说,蹿香蹿香的。
印象里,我妈总是为吃的发愁。一家人要吃要喝,我妈从不抱怨辛苦,在伙房里劳作一天,我妈也高兴。只要吃饭时,不论干的稀的,一家人爱吃,我妈在围裙上擦着手,最后一个端碗,也是满意的。最怕的是没有粮食了,没有菜了,吃了上顿,缺着下顿,我妈慌张着,给我爸说,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记得我们家最难过的那一年,红薯干当饭,白菜帮子当饭,我妈的叹息声,那么轻,又那么无奈。
毕竟,饿肚子的日子,在我们家,不多。毕竟,我爸有木工的手艺,天天熬夜,做出的木活,能换来钱,换来玉米和麦子。比起其他人家,虽然谈不上宽裕,但总归没有出现过一锅清汤的情景。回想起来,我的饥饿感,更多的,是对于好吃的那种奢望,比如吃一碗葱花面。
我自然也吃过我妈做的葱花面。躺在炕上,懒懒的,一碗面端来了,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到了被重视,被关心。似乎这也是一种特殊。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像我有兄弟姊妹五个,在母亲眼里,都是她的心头肉,但谁病了,得到照顾,似乎也获得了额外的母爱,那种幸福的体验,大大抵消了得病带来的痛苦。吸溜吸溜吃着面,面条滑溜溜的,吃进嘴里,自己就顺着喉咙滑下去了。汤热热的,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喝一小口,再喝一小口,一定要让舌头感受到烫,感受到烫的刺激,似乎只有这样,葱花面的香,才体会深刻,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时,我妈在一旁会叮咛,慢慢吃,没人跟你争,吃了,发些汗,身子就轻省了。
过去的人,都是在嘴上挖抓。吃的诱惑,总是最大的。有时,即使没有病,我也盼着得一场病,好吃上我妈做的葱花面。可是,越想得病,病越是不来,让我很失望。那时,我多傻啊,就为了一碗葱花面,竟然这样动心思。
现在,我想吃面就吃面,各种各样的做法,甚至过去没有吃过的,也会尝试。有时在外头吃饭,摆一桌子好吃的,我也愿意吃面,先要一碗面吃,吃饱了,吃不动别的了,也不觉得遗憾。可是,这些年我没有吃过葱花面,一次也没有。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我不再想吃了。吃的东西,也会吃伤人。有的人不吃肉,就是小时候难得吃一次,有机会放开吃了,拼命吃,结果以后见了肉,心理上排斥,再也不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吃的,记忆太深,却又容易引起难受,也不愿意再吃。我不吃葱花面,就属于后者。
都快七年了,给我做葱花面的母亲,过世都快七年了。
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只要想起来葱花面,葱花面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他的鼻尖,这是因为葱花面的香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B.第二段中说”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暗淡的童年:说“明亮”是因有母爱相伴,说“黯淡”是因为生活困苦,难得吃到葱花面。
C.作者详细而具体地描述了葱花面的制作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葱花面的非同寻常的感情。
D.现在,作者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也不想吃了,这些年作者一次也吃过,是因为害怕想到辛酸的往事,也因为母亲的离世。
2.第二段(文中划线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多处描写了葱花面的香味,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葱花面的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