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①     ,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②    ,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拟人 B.引用  比喻

C.对偶   比喻 D.拟人  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A 2.①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写出了人生命的过程,引起读者的思考。 3.①还是简陋的民居②石片房顶太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居庙堂之高”是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句子,这里使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琉璃瓦地位的“高贵”,这是拟人的手法。 故选A。 2.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选用句式和连贯题要把握语段主题内容,根据前后文体现的语言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原文中的语句,运用了短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突出了“瓦”的特点。写出了人生命的过程,引起读者的思考。如果换成题目中的句式,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3.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处,因上文有“不管是……”,这里应是“还是……”。上文是“辉煌的皇宫”,这里应是“简陋的民居”。第②处,根据上文“草房顶太轻”,这里应填“石片房顶太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2)《劝学》中,作者在列举一系列生活事例之后,强调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 ”,而不必羡慕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跨下/蒲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煅,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

D.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水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C.“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3.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小题。

材料一

最新动画电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偏爱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对这部电彩赞赏有加。

国人对于动漫“崇洋媚外”其实也情有可原,中国动画一直给人一种画面粗糙、人物个性模糊、故事情节俗套的感觉,起步晚、积累少、投入低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国漫”的前进,正是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让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说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忽略了中国五千年以来文化的底蕴。

现在我国的文化创作总是缺乏“中国元素”,害怕“炒冷饭”,就一心想着创作新故事,月“推陈出新”模式找出一条康庄大道,然而这种模式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文化产业的创新不应该只注重创新而忽略了“文化”这个词,文化是时间的积累,文化是底蕴的呈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他含着浓厚的“中国风”和“东方哲学”,既能让国人感到熟悉,又能走出国门,让国外了解中国文化。

(选自叶楼《“哪吒”为“文创”指路》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重大论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催化剂”,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语系,在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风格,这是中国动漫产品创作的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将中华化秀传统文化以动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是一项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举措,也是抓住市场开发的一次大好机遇。尤其是深入人心的动漫人物,其版权和品牌形象专有权可以长期使用,其经济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作用都不容小觑。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制作的《铁扇公主》,至今令人难忘。回到当时的语境,《铁扇公主》所运用的动画技术和人物设定的风格,是一种空前的创新,在人物设计和动画打斗的场面中汇入了大量中国古老戏刷元素,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由于影片拍摄于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就日斗志“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讨伐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10多年前中国和法国共同拍摄的26集系列动画片《中华小子》,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几乎全部用海外资金拍摄的原创动画片。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少林寺的三个俗家少年弟子斩妖除魔的故事,当时在法国青少年类节目中收视率排名居于前列,赢得了法国评论界“引发亚洲动作片新美学”的称赞,这些作品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遗憾的是,近年来虽然有不少的动漫作品走向国际,但其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内涵却偏向猎奇而非传承,放弃了纯正的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不具备向世界传播的普遍意义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动漫产品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不是说就要一窝蜂地向传统文化宝库“索取”,形成新的跟风浪潮。也不是说就可以蜻蜒点水般挪用一些传统元素,简单地把京剧脸谱、昆曲唱腔、太极拳、水墨画等内容生硬地照搬过来,将“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标签化、模式化,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是好的,就显得“高级”。要谨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功利化、浅层化与表面化。关键是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沉潜进去,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真正做到“入乎其内”,以贯通的意识,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与思想精髓。同时,也要追求“出乎其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总体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以及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对话点和共通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真正“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摘编自郭军《传统文化成为动漫产业的“催化剂”》)

材料三

伴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发展,既有的以美国迪士尼、日本酷文化、韩国动漫游戏等为引领的传统动漫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世界密切关注中国动漫生产状态及其产业发展态势。目前,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作品生产大国,生产出的动漫作品时长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玩具类产品生产大国;中国还是网络文学、移动终端手游和电竞大国;中国动漫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规模上来看,我们处于前列,但从作品形响力和知名度来看,我们则落后于美日韩等国。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构阶段,虽然传统国家的动漫品牌建设依然强劲,但数字化条件下的动漫市场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摘编自韩若冰《中国动漫产业生态化发展态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引起强烈反响,包括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在内的人们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B.因为中国动画起步晚积累少、投人低,所以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

C.对于中国动漫产业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创作者提供了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宝贵素材。

D.材料二指出了在动漫创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并强调要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动漫创作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当然还要考虑当下的市场需求。

B.《铁扇公主》和《中华小子》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

C.如果不能很好地在作品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我国的动漫创作就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D.我国目前是动漫产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B.“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