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学校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近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学校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则》中规定对学生的惩戒包括一般惩诚(如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较重惩诫(如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等)、严重惩诫(如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等)和强制措施(如报告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等)。《规则》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上报主管部门。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教育惩戒规则“出新”,是新时代新要求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对于你们针对“《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提出的意见,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教育惩戒指什么?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据悉,该规则(适用范围)为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经历过教育惩戒。毕竟,“严师出高徒”是自古以来我们在教育领域所沿袭的传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成为我们代代流传的经典。 从古至今,调皮少年经过严师管教迷途知返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在我们年少读书时,“孩子犯错,该打就打”也成为家长对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然而近年来,关于教师对学生惩戒,却逐渐被弱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虐待学生,同时教育法规又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负有管理教育的责任。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不敢管,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实施惩戒就要自担风险,现实中出现更多是“老师不敢管、熊孩子越来越多”的情况。 因此,把正常履职的管教行为与体罚虐待行为的边界区分开来,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是当下更好的完善教育管理规范,更有针对性加强对学生管理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教师可以名正言顺的实施惩戒权,真正树立教育权威,真正有力度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而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边界、力度,此次《规则》中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也不得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引发舆论争议的“家长陪读”、“罚站一节课”等措施,诚然,明确规范更加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教育惩戒权,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的管理,更可以更加有效加强对“熊孩子”的教育引导。但是一旦教育惩戒权牵涉到家长、影响到学生利益,难免就会引发对教育惩戒权“越界”的争议。 无论如何,这些争议背后,必然会引起社会对如何规范教育惩戒权、如何更为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社会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等等问题上的反思,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教育惩戒权更加理性、有效,可以推动家长、社会更多角色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教育惩戒权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的期望,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此致 敬礼! 学生:××× ××年×月×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仅可以让老师更清楚的知道惩罚学生的具体方法,也可以让一些家长和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哪些惩罚是正确的,是恰当的。就上述材料看,家长普遍是支持的,只是有些细节问题有异议。可针对这些提出看法,或就这一措施的意义表明看法。题目要求,可以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时,注意身份选择,发言稿的格式,看法的表述。 参考立意: 1、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2、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拟定叫好。 3、标准可行,尺度待细化。 4、惩戒也应尊重人权。 5、正确认识陪读的意义。 参考素材: 例文2: 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合格的家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教育部22日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这个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实为以往教师教育惩戒措施的汇总和提炼,进而以规则的形式加以固定下来。对于如何实施好该规则,我们相信学校和老师们“驾轻就熟”,却担心家长们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制定该规则的良苦用心,进而做到较好的配合。 有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教师都要不断培训,合格上岗,一旦犯错达到一定程度,还要被取消资格,被清除出队伍。而家长呢,除非出现严重的虐待子女被取消监护权,一般即使家长不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或者自身无法做到身教大于言教,但谁也无法对其定格为不合格,更无法取消其资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格的父母会教孩子诚信友善,公平正义,拥有社会公德。而不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疑是一种灾难,一些问题少年的根子大多出在其家长身上。即便是在教师履行职责正常管教学生时,并非能够得到所有家长的配合。甚至不排除一些家长情绪过激,一旦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批评教育,就逆反情绪爆发,认为是老师有意针对自己的孩子,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给孩子放了坏样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近日发文称,学会说“不”,训练克制,多给信任减少唠叨,她建议家长在孩子六岁前要严管,青春期少干预。一旦孩子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为出现,就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说不”教育,进行克制训练。如果能把“说不”的克制训练处理好,以后家长再说“不行”“不允许”的事他就不会闹了。克制训练的同时,还要做好“克制诱惑”教育。两者区别在于,克制训练是家长在身边时引导,克制诱惑是家长不在时孩子能不能实现自我控制。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逆反行为开始出现,家长也要适时调整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强硬。“要求和命令”的口气改成“商量”的口气;把孩子当作同事朋友一样尊重对待;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无问题;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李玫瑾提供的教育方式并不复杂,却是许多家长不知或不能做到的。而当失去了六岁前要严管的这个良机,不仅会给学校和老师输送一批任性的学生想必家庭也会“危机四伏”,这也是强调家长懂教育会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学生和学校都合格,也期待老师和家长没有次品。如果说惩戒规则是为了培养合格学生的话,那配合惩戒教育规则的家长,实则也是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家长。反之,家长不合格,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教育有可能是孤军奋战,甚至被不合格的家长带向教育的反面。 此致 敬礼! 在校生:××× ××年×月×日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一篇发言稿,首先格式上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即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有问候和落款,中间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观点。因为是考试作文,整个发言稿也要有一个标题。正文部分,要把自己对这次对学生惩戒措施的看法说清楚。要适当分段,要条理清楚。语言简明、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协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律协集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和2处纪念地图片,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打开高德地图,榆入关键词“丛葬地”,出现的纪念堂一样的红色小图标,即为丛葬地、纪念地准确位置。点开任意图标,即可查到具体地址、开放时间,用户可根据导航前往祭拜。

 

查看答案

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下列各句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1)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海,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______(坚定/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选自《我与地坛》)

(2)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炉火纯青/滚瓜烂熟),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选自《以工匠精神雕球时代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①     ,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②    ,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拟人 B.引用  比喻

C.对偶   比喻 D.拟人  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2)《劝学》中,作者在列举一系列生活事例之后,强调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 ”,而不必羡慕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