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一《兰亭集序》(节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B.负才艺,多权谋 负:有
C.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 安:放,藏
2.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B.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C.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D.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下列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B.古人纪年由天干、地支组合而成,六十年为一循环,故称“花甲子”。
C.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4点.
D.《离骚》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格。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大人故嫌迟 故:故意 便可白公姥 白:禀告
B.匪我愆期 愆:拖延 渐车帷裳 渐:逐渐
C.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荒唐 信可乐也 信:确实
D.兴感之由 兴:高兴 列坐其次 次:旁边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夙兴夜寐 ②长余佩之陆离 ③卿当日胜贵
④哀民生之多艰 ⑤必先苦其心志 ⑥鸷鸟之不群兮
⑦高余冠之岌岌兮 ⑧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A.①③∕⑤⑦∕②④⑧∕⑥⑨ B.①④∕②⑤⑨∕⑦⑧∕⑥∕③
C.①③∕②⑤⑦∕④⑧∕⑥∕⑨ D.①③④∕②⑤⑨∕⑦⑧∕⑥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情何薄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