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04年至今,在127个国家和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04年至今,在127个国家和地区落成了475所孔子学院。但随着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终止合作的决定,引发诸多联想;加之此前美国一些大学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先例,更是让舆论浮想联翩,甚至过度解读。

如能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据《孔子学院章程》,由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经总部批准后,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学院设在外方大学内,中方院长仅负责对汉语老师、志愿者以及与国内的联系等事务性工作,并配合好外方工作。

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而且,孔子学院作为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注重平等协作,鼓励创新,而非钳制学术自由。

孔子学院的领导机构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某些国家强调孔子学院有政府官方背景,担心其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不过,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此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需要认真总结。

(材料二)

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国外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据悉,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国家汉办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

(材料三)

《社会观察》: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有无理解上的困难?国外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

许琳:文化的差异的确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的教材里有一些成语教学,外国学生就很难理解“愚公移山”,他们就问,为什么一定要挖那个山呢?

斯坦福大学曾说他们设立孔子学院是“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他们觉得中国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全局,要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我们并没有想强加给谁什么。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如果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我们也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

(材料四)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孔子学院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这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

1.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国家担心,孔子学院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的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影响该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并且限制了大学的学术自由。

B.如果能够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人们就不会对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出现合作协议到期取消续约的情况浮想联翩,更不会误解。

C.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师资缺口大,文化素养不够,这也造成对孔子学院的负面影响。

D.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外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这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也使我们发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分析,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

B.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原因就是中国很少有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包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

C.斯坦福大学认为必须设立孔子学院,因为通过它可以懂得中国语言,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更可以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

D.孔子学院是首个发展中国家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它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中心,极大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

3.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1.C 2.A 3.①把握好大局:认真总结并改进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②练好自身功: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以激发对孔子学院的兴趣;整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一《论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突破课程及其学分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认可的瓶颈。③加强双方交流:第一,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第二,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传承中华文化。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④保持民族特色:以孔子为典范,以孔子思想为精髓,以孔子学院为种子影响世界文化生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孔子学院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的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错误,并没有传播这些东西,材料一第五段只说“担心其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B项,“更不会误解”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如能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D项,“也使我们发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足”无中生有,材料一所说的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等,均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而非“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国很少有”说法错误,原文有“当代中国”的限制;另外,“原因就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C项,“必须”过于绝对,材料三第三段只说“斯坦福大学曾说他们设立孔子学院”;另外,“通过它可以懂得中国语言,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更可以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说法不严密,原文说的是“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要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 D项,“极大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表述有误,材料四为“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材料一最后一段对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了反思,“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由此可知可知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把握好大局,并且还要像材料一尾段所说的,“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需要认真总结”。依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可知孔子学院需练好自身功: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以激发对孔子学院的兴趣。 依据材料二“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国家汉办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 ,可知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整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据材料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可知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统一《论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突破课程及其学分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认可的瓶颈。 依据材料三中所说,“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如果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我们也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以及材料四所说,“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可知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加强双方交流:第一,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第二,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传承中华文化。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 依据材料四“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以及“这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可知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保持民族特色:以孔子为典范,以孔子思想为精髓,以孔子学院为种子影响世界文化生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有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是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

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了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是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选出的神与鬼大抵都人模人样,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

B.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C.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刻画在器物上,都被我们认作神面。

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面上刻着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

D.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物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给它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B.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000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面刻画简化成一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山庄背影》中“几乎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到“木兰围场”参加一次为期二十天的猎,一生共参加了四十八次”的皇帝是(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道光

 

查看答案

《<杭州这言》中“真正把杭州当成永恒的家,以天然大当家的身份把这座城山系统整治了的”是(  )

A.苏轼 B.白居易 C.钱镠 D.况钟

 

查看答案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中有四种是构字方法,以下哪项不是(  )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转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