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比花香远 马力 (1)奉化是桃乡,所产水蜜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比花香远

马力

(1)奉化是桃乡,所产水蜜桃,天下有名。春刚到,桃花就闹开了,弄得枝头红红粉粉。山野如笑。

(2)世人爱花,浅了说,乐赏风景之美,深了讲,聊寄心底之情。寄情,少不了诗与歌。在中国,咏花诗词历来不少,蔚成诗歌史上的一个品类。群芳馥郁,四时皆有绽妍,只说春花。梅花之俏、海棠之媚、杏花之娇、梨花之洁、玉兰之雅、月季之丽、素馨之清、牡丹之艳、杨花之柔,我数出的几种,虽以各色姿容夺着古今目光,却未将风流占尽,只因更有桃花在。桃花应期而开,独得一段芳春。《红楼梦》里的儿女,在秋爽斋偶结海棠诗社,又到藕香榭办菊花诗会。转年初春,海棠社改作桃花社,众人雅集潇湘馆,拟了诗题来咏桃花,薛宝钗冒出一句“从来桃花诗最多”。我虽身在大观园门墙之外,却也明白此话的不虛。

(3)花能入诗,便不会枯,不会凋,永是清鲜永是香,衰飒的朽态是不见的。

(4)歌子也是老的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蒋大为唱了几十年,我也听了不知多少次。歌词是邬大为写的,溯其祖籍,他应是浙江奉化人。到部队体验生活,是那个时代创作的必修课。乌苏里江边的珍宝岛,鸭绿江畔的河口,邬大为都是走过的。大概是机缘吧,采访的一位小战士,也从奉化来。握枪守卫北疆的年轻士兵,想念东海之滨的亲人,想念家乡的桃树林。过去听蒋大为唱“桃花”,固然觉得好,多半因了曲调之美,此回亲闻不少人提起那段旧事,懂了:此歌能感心动耳,全在词中的情感之真。

(5)珍宝岛、河口,我都是印过屐痕的,况且我从小就到了北大荒。这首歌曲尤能触着我,觉得句句都是从心间流出的,其情、其境、其神、其意、其韵、其味,皆美。在这歌里,形象极明艳,为宾的是桃花,为主的当然是人。套用“人面桃花”的典故,虽未必尽意,风致还带着几分,令人悠然远想。

(6)歌声里,奉化人听出了乡愁。

(7)浙东的天气,暖得早。三月的桃花,已很好看。林家村的桃园,一派浅粉深红,满坡满岭,饰了妆。遮了剡溪水的眼波横,压了雪窦山的眉峰聚,淡妆浓抹,无不相宜。四近山水,都还只是桃园的清丽衬景,花枝的冶逸妖娆,实难描。就冲这,绯赤欲流的蜜桃,当然是阳春时节最惹眼的角色,捧场的主顾便是那不分长幼的赏花人。

(8)万树桃花,颜色太浓了一些,我把头一抬,眼睛里尽是无边的花红,燔山熠谷。寥廓的晴空下,仿佛正上演一场白日烟火。每座昂仰的峰峦都是巨大的火把,喷射奇丽的炬焰。瞧着瞧着,觉得那极目而红的光芒是悠悠飘移的,一抹一抹朝天边卷,舒展而畅意。此番花景,宜远观。周敦颐赏爱莲花,写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话,也是这个意思吧。

(9)桃树是小乔木,不高大,高大了,就不是桃树了,也少了纤秀的姿态。望着褐色枝干从泥土里伸出来,果枝轻扬,扬向太阳,这时的我,感到甜稠的汁液在汩汩中往身上流,润了心。总不能果子结得好,又怪其矮小吧!夭夭之桃,自己不会择势,而种树人能让它们高到山上去,灼灼其华就接了天,比彩云还明灿,开屏的孔雀也会艳羡。

(10)桃花,株株开得盛。漫山翻涌嫣红的波浪,这春天的光色哟,欢欣地奔淌,消融了严冬未阑的寒意。一花一叶,只消入目,心就暖了。

(11)心思细的人,会踱近桃林,让花影遮了脸。不这样,意兴似无所凑泊。我也抱此念,慢下脚,低回于丛簇的几株。心静才可瞅得真:薄薄的瓣儿蝶似的栖上虬枝,又因那浅淡的红而微含一点羞。轻吐的繁蕊软若柔丝,呼吸之间,暗觉花香袅袅。正贪享着,那边山上传来歌声,调子响到云里去。这一刻,丛桃的清芬嫩蕊,飞入梦中的芳春。

(12)山下坡上,压满了人。那么多游春的男女,在薄薄的花阴里,在幽幽的浮香中嚷着,笑着,跳着,跑着。这么鲜的春花,谁见了也要着迷,忘了回自己的家;这么热烈的色彩,能燃起爱,对画里江山的爱,心底便有了诗。花海中的观览,得着感官之悦,更得着心灵之醉。无花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寡趣;无花的世界,该是怎样的沉暗。故此,爱花的老少愈加流露出对于人世的恋念与不舍。植物王国的芳泽,充溢情感天地。

(13)春日是多梦的季节,桃枝的繁英给远近山岭遍披锦霞,映红了东海的碧涛,更将未醒的酣梦染红。

(14)桃树的生命里,韶秀总和春光一起临世。桃花开着,春便不尽,尽了,还盼着来年呢。时序景观中留着岁时演变的痕迹,俺们心里装着十二花令,“桃花流水窅然去”,又有何忧?往复的节候中,“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鲜润的桃红,在那儿候着呢。

(15)花上的阳光也是红的,催着桃子熟。过几个月,桃子露出酡颜,就该离枝。我的齿颊哟,好像叫香美的桃汁给浸甜了。

(16)待到再逢春,又是满山红。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3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行文曲折有致。(2)至(6)段写桃花占尽风流,写花能入诗,写从歌声中听出乡愁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为下文详细描写桃花蓄势。

B.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山野如笑”“待到再逢春,又是满山红”等短句朗朗上口,多处引用诗词典故使文章具有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C.写桃花整体采用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先写林家村桃园整体景色,次写桃树的纤秀姿态,然后再具体摹写桃花。

D.题目“梦比花香远”含蓄蕴藉,意味悠长。文中有多处写到“梦”,有直接叙写,也有暗示,既照应了题目,也深化了文章主旨。

2.请赏析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

薄薄的瓣儿蝶似的栖上虬枝,又因那浅淡的红而微含一点羞。轻吐的繁蕊软若柔丝,呼吸之间,暗觉花香袅袅。

3.作者通过“乐赏风景之美”来“聊寄心底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文章抒发了哪些感情。

 

1.B 2.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的形态美和情态美;通过嗅觉、视觉等多感官描写,表现桃花的美丽芬芳;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①对奉化桃花美丽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文章描写桃园的繁盛景色,写桃树的姿态纤秀,写桃花的艳丽多姿,写游人流连忘返,抒发了迷恋、热爱之情。②对家乡的思念之真和乡愁之美。想起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联想邬大为的创作旧事,回忆自己北大荒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③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作者联想春尽来年又是满山红,想像过几个月桃汁浸甜齿颊的场面,题目和文中“梦”的寓意,寄寓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这类题目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B项,“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山野如笑’‘待到再逢春,又是满山红’等短句朗朗上口,多处引用诗词典故使文章具有浓厚的诗意和韵味”中“朴素自然”错误;文章语言华丽,如第二段,综合运用对偶、排比、引用等手法,显得格外华丽。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先寻找与写作对象或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发掘主旨内涵;再找代词、关键词的同近义词、特殊含义词、深层意义词、修辞词、结构词等。 本题要求赏析画线句“薄薄的瓣儿蝶似的栖上虬枝,又因那浅淡的红而微含一点羞。轻吐的繁蕊软若柔丝,呼吸之间,暗觉花香袅袅”。句中“薄薄的瓣儿蝶似的栖上虬枝”运用了比喻;“那浅淡的红而微含一点羞”运用了拟人;写出桃花花瓣的轻薄柔软与色彩的含蓄羞怯,并赋予桃花人的情态;以上两句是视觉描写,而“呼吸之间,暗觉花香袅袅”则是嗅觉描写,多感官综合,写出桃花不仅美丽,而且芳香;整个句子表达出作者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本题要求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文章抒发了哪些感情。从“我数出的几种,虽以各色姿容夺着古今目光,却未将风流占尽,只因更有桃花在。桃花应期而开,独得一段芳春”,“三月的桃花,已很好看。林家村的桃园,一派浅粉深红,满坡满岭,饰了妆。妆容浓淡,倩巧入时,遮了剡溪的眼波横,压了雪窦的眉峰聚。四近山水,都还只是桃园的清丽衬景,花枝的冶逸妖娆,实难描”,“万树桃花,颜色太浓了一些,我把头一抬,眼睛里尽是无边的花红,燔山熠谷。寥廓的晴空下,仿佛正上演一场白日烟火。每座昂仰的峰峦都是巨大的火把,喷射奇丽的炬焰。瞧着瞧着,觉得那极目而红的光芒是悠悠飘移的,一抹一抹朝天边卷,舒展而畅意”等句子可见,作者对桃花美景喜爱、迷恋之情; 从“过去听蒋大为唱‘桃花’,固然觉得好,多半因了曲调之美,此回亲闻不少人提起那段旧事,懂了:此歌能感心动耳,全在词中的情感之真”,“歌声里,奉化人听出了乡愁”可见,作者借桃花抒发了思乡之情; 从“春日是多梦的季节,桃枝的繁英给远近山岭遍披锦霞,映红了东海的碧涛,更将未醒的酣梦染红”,“桃花开着,春便不尽,尽了,还盼着来年呢”,“待到再逢春,又是满山红”可见,作者在桃花中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尧舜禹“禅让”之事,法家从现实利益与利害角度出发,认为此事不可信,“篡位夺权”更可信;墨家将之归于“选贤”;儒家将之描绘成彬彬有礼的“礼让”。到底是“让”,是“选”,还是“篡”,因为史料缺乏,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讲述清楚。不过,只要我们认真辨析,还是能够从历史演进的常态中去尽力把握到一点事实真相的。

当时黄河流域中游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由来源于不同族姓的强大部族共同组成的、属于酋邦性质的部落联合体久已出现,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已经相对稳定。那些势力强大的部族之间不再动辄以激烈的外部冲突的形式来争夺酋邦的最高领导权,能够运用相当成熟高明的政治智慧,通过相对和平的方式达到必要的妥协,以完成最高领导权的交接和嬗替。我们对于尧舜禹的“禅让”或“篡夺”,皆应作如是观。因为即使是发生过属于暴力性质的“篡夺”,就其过程和影响来看,所有参与各方显然都是相当克制的。

从唐尧到虞舜再到夏禹的领导权交接,我们都不应看做是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而应视作是部族地位变更的反映。文献记载,尧在位共98年。不言而喻,执掌这近百年权力的显然不可能是某个个人,因为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可能有这样长的执政寿命,所以只能是尧所从属的陶唐氏部族。因此,所谓尧在位近百年的说法,不过是陶唐氏部族曾经在近百年的时段之内握有部落联合体最高权力的一种曲折反映。

虞舜时代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舜在尧的晚年便“摄政”28年,尧死之后舜亲政多年(《史记》记载39年,《尚书》记载50年),到晚年再仿效尧的榜样让政于禹,自己又过了17年才死去,由此看来也不大可能是属于个人的行为。另外一些资料则明确启示我们:虞舜的时代比之唐尧的时代,更像是一个朝代。《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说:“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这里的“虞”与夏、商、周并列,无疑应当是一个朝代。在先秦时人的观念里,“虞”的确是作为一个朝代而存在过的。

舜在晚年“让政于禹”,透露出的应是类似的信息。“舜殛鲧而用禹”、“禹逼舜”之类的记载,清晰地折射出了“有虞”和“有夏”两大部族为争夺部落联合体最高领导权而进行的尖锐斗争,昭示着“有虞”在逐渐衰落的趋势中尽管竭力抑制“有夏”的兴起,却终于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的过程。

自炎、黄时代通过激烈的大规模战争形式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酋邦式的部落联合体之后,酋邦内部最高领导权的交接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机制,它保证了这种权力交接不必动辄采取激烈的外部冲突的形式,而能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这正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智慧与技巧的早熟性。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尧舜禹“禅让”之事,儒家、墨家、法家基于自家学说阐释出不同观点,应该说都有相应的依据。

B.尧舜禹时代,即使发生属于暴力性质的“篡夺”,就过程和影响来看,参与各方应该都是相当克制的。

C.炎、黄时代酋邦最高领导权的交接除了通过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来实现外,有时也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

D.尧舜禹时代酋邦内部最高领导权的交替,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智慧与技巧具有早熟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对尧舜禹“禅让”各家学说的不同观点起笔,力图从历史演进的常态把握还原历史的真相。

B.文章引用史料证实唐尧、虞舜、夏禹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部族或朝代象征,有力地佐证了本文的观点。

C.文章从酋邦部落联合体最高领导权的交接和嬗替的角度立论,不拘泥于“让”或“夺”的细节考证。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参考大量文献,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等角度对“禅让”这个古老话题作出了全新的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尧舜禹时代的背景是部落联合体出现很久并且非常稳定,大部族之间和平共处,不再争夺酋邦领导权。

B.尧执掌权力98年,文献记载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因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有近百年的执政寿命。

C.因为《左传》有将“虞”与夏、商、周并列的记载,所以先秦人认为“虞”曾经作为个朝代存在过。

D.舜杀死了禹的父亲鲧,禹逼迫舜禅位给自己,这些记载反映出有虞、有夏两大部族进行的尖锐斗争。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新唐书·田悦传》记载,唐代的张丕被困,他利用风筝求救兵,“急以纸为风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例证说明,唐以前,①_________________,而且应该是其最初的功能。唐以后,放风筝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②_________________,唐代赵昕《息灯鹤文》记载说宫廷里的太监们把灯笼挂在风筝上,夜晩放上天空以观赏;《夷坚志》里说宋人把脸谱做成风筝的装饰放上天空,博人一笑。放风筝还可以强身健体,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成长很有利,如清富察敦崇《燕京发明记》曰:“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这是说,③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记者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查询得知,2018年末,广东常住人口达1.1346亿人位居全国首位;山东以1.0047亿常住人口紧随其后。2006年以来,广东已连续13年成为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总体来看,2018年末,31省区市中有27地常住人口数量较上年末增加,北京和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则出现负增长。北京的高生活成本使许多人不再“北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控人口数量等政策因素,使常住人口增势减缓。东北三省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以外,当地经济发展受阻、就业等机会减少从而造成人口流出加速亦是一大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文史、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指的是《大学》《尚书》《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B.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C.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

D.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陈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款待,分别时,他连说:“叨扰!叨扰!”

B.陆机和陆云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特别好,陆机作为陆云的家兄,总是给予陆云无私的帮助。

C.小时候,我经常受到邻居赵阿姨的照顾,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惠临她家,陪赵阿姨聊天。

D.在母校建校70周年的庆祝大会现场,我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心中十分感动,获益匪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