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人是基础、是关键。人的观念、情怀、底蕴、创意等,是决定其创作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支撑时代精神大厦,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践行“真、情、实、意”四字上细思力行。
真,就是要有胸怀担当使命的真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这个高远之志就是守正创新,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时代热情放歌、为民族立心铸魂、为人民抒情抒怀。树立了“鸿鹄之志”,就有了磨砺“十年一剑”的韧劲。但凡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著名作曲家周大风,一生扑在音乐事业上,为普及中国传统民乐教学、推广高尚音乐而辛勤耕耘,受到音乐界的广泛推崇。这启迪我们,唯有大志向、大格局,下苦功、下真功,才有大作品、大成就,否则是难以撑起当代文艺天空的。
情,就是要充盈文艺追求的深情。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传世之情。如果对文艺事业没有深情厚谊,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容易沾满铜臭味,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直到80多岁才创作完成,曹禺创作《雷雨》构思便用了5年,陈忠实的《白鹿原》从酝酿、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近10年。这些都说明,坚定艺术追求,一往情深、不改初心、矢志不渝,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需求,赢得社会赞誉,无愧时代期许。
实,就是要增强扎根生活的笃实。正如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所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生活是艺术之母,越是攀登文艺高峰,越要深入火热生活,扎根人民群众,积蓄创作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只上过3个月学堂的小伙子张焕成在舟山海岛当兵,他把驻岛官兵在艰苦条件下坚守祖国东大门的生活,花了3年时间作了一首小诗,并写在了连队黑板报上。后来,赴基层连队体验生活的作曲家沈亚威看到小诗,被生动质朴的诗句和诗句表达的坚强信念、乐观精神所感动,很快谱出《战士第二故乡》这首名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只有走出书斋画室,走进人民群众,投身基层一线,用脚丈量大地,才能“打深井”“汲清水”“抓活鱼”,才能创作出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佳作。
意,就是要树立锐意创新的意识。文艺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变则其久”,“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强调的就是艺术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动力、创作活力的持续迸发,精品力作就难以迸发涌现,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倡导创新精神,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倡导将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融入艺术学习创作过程中,在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深入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激发灵感、厚积薄发,提升艺术原创能力,推动文艺不断繁荣发展。
(摘编自郑乐秋《文艺工作要讲真情实意》,《光明日报》2019年9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了观念、情怀、底蕴、创意,便可创作出真、情、实、意的文艺作品。
B.文艺工作者要支撑起当代文艺的天空,就要志存高远,有大志向、大格局。
C.文艺工作者若无传世之情,把创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就会成为市场的奴隶。
D.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变革、深度创新,是推动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论,后从真、情、实、意四个角度分别论述观点。
B.文章论证观点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C.文章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艺理论,强调了文艺创作中创新的重要性。
D.沈亚威的创作经历,说明文艺工作者只要深入生活和群众,就能创作出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工作者有为时代热情放歌、为民族立心铸魂、为人民抒情抒怀的远大志向,就有了沉下心来创作的韧劲。
B.文艺工作者只有像黄公望、曹禺和陈忠实等人那样,对艺术一往情深,矢志不渝,才能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C.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句话说的“真”与文章第二段求“真”的观点一致。
D.没有创新动力、创作活力的持续迸发,就难有文艺力作,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语言最大的力量,就在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林清玄
(2)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歌德
(3)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佐藤富雄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增广贤文》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你有哪些体验和感悟?请选择其中的一两句作为立意的依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是全文文眼,表明决不放弃追求的意志和决心,激励人们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坚定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得“__________”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忆昔”两字领起,作者回忆二十多年前洛阳旧游的美好时光。午桥畅饮,豪英满坐,地灵人杰,使人乐以忘返,透着一种疏放轻快的气息。
B.“长沟流月去无声”写出了清幽、明净、幽寂、雅致的情趣。桥下流水静静流淌,印在水上的明月好像也随流水而去,静景中却见出一种动态美。
C.下阕是个人感情的抒怀。“二十余年”两句纪实,包括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深刻内容,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万里奔波,九死一生,怎能不“堪惊”。
D.“闲登小阁”三句,作者暂时抛却国破之痛流离之苦,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闲”字含蕴淡淡喜悦的闲适之情。
2.结合全词,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妙处。
把以下两句课内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仆固怀恩纵兵掠并、汾属县,帝患之,以郭子仪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虽剽果,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诱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帝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贼果遁。
永泰元年,怀恩尽说吐蕃、回纥、党项等三十万,掠泾、邠,京师大震。于是帝急召子仪屯泾阳,军才万人。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冑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1.下列句子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下素德我,吾缓之 惧怕 B.今诚存,我得见乎 确实
C.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 赠送 D.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 攻击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D.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沉着冷静。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威胁,郭子仪指出敌方首领是叛将,不得军心,作乱的多是自己原来的部下,自己曾经与他们有恩信,他们不会锋刃相向。
B.郭子仪声望极高。回纥人得知郭子仪在军中,极为吃惊,他们因为听信仆固怀恩的话,以为皇帝和郭子仪已死、中国无主才出兵的,不然的话不会参与这场叛乱。
C.郭子仪胆识过人。为示以诚意,让回纥人相信自己还活着,郭子仪不顾左右劝说,孤身深入敌营,与之痛饮叙谈,又派人送来罗锦,得到了回纥人的信任,欢好如初。
D.郭子仪审时度势。他指出吐蕃背信弃义,回纥军队如果倒戈一击,既能得到极大的利益,又能与唐朝续结盟好。回纥军队听信他的建议,与郭子仪军一起大破吐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