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童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大队成立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亘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柑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时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哲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裁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陈秉正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他住在招待所,当天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便走出房间。因为院里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两头、留下中间的一段盘节,又粗又短又弯又扁,很不好转动。老人很费了点气力才掀起来,转过去了一点就又映跌死了。老人邀四个青年一同去转动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带脱下他的新棉袄来放在床上,就跟着走出去了。短短一截木头,四个人就护满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让他们转,而自己去搬动另一截。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

紧接着,大家用铁锨拢着院里的残砖、破瓦等类的零乱东西,老人跟在后边扫地。不过个把钟头就把六个院子都清理完了,垃极都堆在大甬道的两旁,成材的东西都抬到存剩余材料的后门外,只等夜间有卡车来装载。老人对这成绩欣赏了一阵,觉着这样一清理,走步路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袄。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发现把手套丢了。老人跑到雨道旁边的垃圾堆里找,可几十筐垃极,怎么会找到呢?

……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搭在靠近火炉的一个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

(摘选自《人民文学》1960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高级社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质朴平易,口语化很明显,但又生动形象,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D.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延伸。

2.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C 2.①细节描写。如“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小耙子”,通过陈秉正手部的细节刻画,突出了他作为做活质量最高的劳动人民的鲜明的特征。②语言描写。如陈秉正和满红媳妇的对话,写出了他为了方便劳动而顾不上保护自己的手,体现出他对劳动的无比热爱。③动作描写。如“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陈秉正娴熟的劳动技能和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品格。④衬托(或烘托)。王新春是教练组副组长,种地的能手,比陈秉正还小十多岁,但他却最怕和陈秉正握手,衬托陈秉正老当益壮的特点;众多的青年劳模在陈秉正的带动和组织下参加大扫除,衬托(或烘托)出陈秉正思想觉悟高。 3.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达到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目的。②塑造人物形象。标题“套不住的手”,通过一双劳动的手,为人们揭示了陈秉正一颗伟大的心灵,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事业的形象特点。③串联故事情节。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④揭示主题。作者通过对这双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然后仔细阅读选项,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这个地方,这个表述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分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和侧面描写两大类,答题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 从“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等语句可看出,这属于外貌描写,展现出他作为劳动人民勤劳的一面;而“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这些文字属于白描,用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出陈秉正认真负责的品质;“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等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陈秉正的能干利落的特点;陈秉正带人把院子清理干净,也属于动作描写,这表现出他思想觉悟高。“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等属于语言描写,表现出他的质朴、爽利的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从标题手法、读者感受、文章线索、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等多个角度入手。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的用意。从读者层面来看, “套不住的手”初一看到,令人疑窦丛生,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人物塑造和主题的角度看,“套不住的手”指的是陈秉正那双勤劳的手,这是对陈秉正品质的形象概括,高度概括了文章主人公勤劳淳朴、热爱劳动的形象特点,热情讴歌了这样的劳动者,展现了文章主旨;从文章的结构层面来看,文章从始至终由这双“套不住的手”来连接,起到了线索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規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晨351顼国际合作,招收沿线各国的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此外,职业教育不断补齐短板环节: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

(选自《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材料三: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和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职业教育比例在50%以上。我国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有的学校报到率仅达60%。世界各国的业教育都存在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更明显。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如我国每万人中职业教育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15人,西部地区仅为58人;西部地区职校生平均预算内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办学条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另外,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要强,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

(选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材料四: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

我囯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我国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遠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既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

(选自《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大。

B.2010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平稳,均保持在96%以上。

C.虽然我国传统上对职业教育不太看重,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

D.高等教育要想加速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B.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不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C.职业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我国这种情况较突出,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大大落后于东部。

D.社会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作和岗位消失,也让新技术新工种出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变革。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之世,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艺创作的大门也随之面向大众敞开。一机在手,可以随时发表己见,这的确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但与此相随而来的却是有些文艺作品泥沙俱下,缺乏精神境界,文艺生活化变成文艺腐俗化。有一种观点甚至否认文艺与人生精神境界的联系,认为文艺作品的境界只有不同,没有高低。这显然是当今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大流弊。

②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的精神方面。人生在世,处处受外在世界的必然性、规律性限制。卢梭说:“人性本自由,却无往不在束缚中。”人生精神发展的过程,就是凭精神能动性不断克服各种限制束缚,以达到高远自由境界的过程。发展过程有高低层次之分,这同时也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之分。最低的是欲求,只满足“食色”等自然之性。在此最低欲求境界之上,依次尚有求真的科学认知境界、求善的道德意识境界、求美的审美意识境界。审美意识之所以为最高境界,在于它完全突破人生各种限制的束缚,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高远的无限性整体观点看待具体事物,而科学认知和道德意识还不能突破或不能完全突破有限性的柬缚,以达到此境。文艺作品乃审美意识的产物,它是人生精神境界发展到极致的结晶。文艺作品都是以有限的形象表现无限,从而超越有限而进入无限自由之境。不达此境,不可能创作出杰出的文艺作品。审美又有高低层次之分:声色之美是低层次之美,心灵之美才是高层次之美。单纯的声色之美,只求悦人耳目,缺乏深层内涵,不能触动心灵。声色之美与心灵之美,从审美的本质意义来看,是相互隶属、不可分离的。心灵美不能离开形象(声色言词),这一点毋庸多言,就声色之美而论,如果没有心灵境界的支撑,则必然陷入庸俗。认为艺术只讲声色而与精神境界无关,是一种精神境界不高的表现。

③西方古典艺术后来遭到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只讲声色之美,太表面化。我们要深入到感性美背后,追求精神境界。被称为“后现代艺术之父”的法国画家杜尚提出,艺术不仅要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要为思想服务,光感性美,没有思想,不算真艺术,艺术里面要有思想性。一般来说,西方传统思想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想,这点跟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立的东西融合为一。比如西方人认为:开就是开,关就是关,“开”和“关”彼此排斥。但杜尚创作了一扇门,开就是关,关就是开,他用这扇门表现正反两面是合一的。这个门本身没什么好看,但有思想性,你看到他的门,就会想到正反合一、阴阳合一。杜尚艺术有过分抹杀感性美的片面性,但其深刻合理之处在于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值得当今社会中一部分讲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人借鉴。“艺术要生活化”并不是要人只讲单纯的声色之美,更不是要人沉溺于最低的欲求之境,而是要把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到真正的艺术水平,使我们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最终以“万物一体”的整体观为人生境界。

(摘编自《艺术当追求提高境界<文化经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就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随时发表己见。

B.审美意识作为最高境界,能突破人生各种限制的束缚,从无限性整体观点看待具体事物。

C.文艺作品乃审美意识的产物,与人生精神境界存在密切联系,其生活化不等于庸俗化。

D.西方思想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想,这点跟中国不一样,但是杜尚敢于打破流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驳斥错误的观点,矛头直指当今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艺作品境界低下的流弊。

B.第②段论述了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性,而审美意识境界高于其他境界,审美本身亦有高下之别。

C.第③段阐述西方也曾遇到过文艺作品不太注重精神境界的问题,并举例加以佐证。

D.全文综合运用了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思路严密,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价值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经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更容易参与文艺创作,但是也带来了文艺作品质量问题。

B.只要达到了以有限的形象表现无限,从而超越有限而进入无限自由之境就可以创作出杰出的文艺作品。

C.当今文艺作品审美有高下之分,文艺创作者应该抛弃低层次的声色之美进而追求高层次的心灵之美。

D.杜尚摆脱了西方古典艺术的束缚,注重感性美和思想性的融合,强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杜尚艺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始终重视“家国”文化建设,把优良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作为励志勉学的精神食粮、修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为官从政的坚挺脊梁。孟母择邻,三迁其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最好的注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教家风的有序传承。

在我市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通过群众自荐,相互推荐和村民代表会、无记名投票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海选出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让村民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更多教育、熏陶和感染,使“来年我家要争做‘好家风’家庭”成为群众的新期盼。

对于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45字。

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200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法尔克说:“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大洲走到一起合作并不容易,但如果有共同愿景的驱动,有首次看到黑洞的共同梦想,合作就变得可能。”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对黑洞的观测,多名中国学者是此次黑洞照片相关论文的作者。法尔克说,今后要拍摄更好的黑洞照片,就需要比地球还大的望远镜,这就需要走向太空,“中国在射电干沙测量技术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正快速增长,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2)简述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