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复数,因为离开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 我本不同 倘若把人比作数字,有人说,人是一个单数,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正如龙生九子而各不相同;有人说,人是一个复数,在社会中,人不可能脱离团体而存在。我认为,即使是在团体集合中,我们都是一个单数,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我本不同。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亚当之后之所以要创造夏娃,为的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团体;女娲之所以抟泥造人,为的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团体。古时的智人团体让我们的祖先在莽荒大陆所向披靡,近代的同盟联军让我们在侵略战争中逆转败局,现代的经济共同体让我们的经济腾飞于世界东方;好像团体是万能的。试想,若是上述团体完全是复制出来的,那便会在一条道路上“一往无前”终至自掘坟墓。我们之所以存活至今,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诚如麦家所说:“人生是一个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经过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只有在人都独一无二的前提下,才有人可能抓住这条腾飞的切线。“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郑思肖的与众不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不同;“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是杜甫的与众不同;“大丈夫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是吕奉先的不同;自古以来,各不相同的人筑起中国的文化长城。正是因为有不同的诗人、政治家、名人雅士,中国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千年不倒。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即“我本不同”。 但是,我所说的不同并不是一味的特立独行,而是要依附在团体之上的。历史的必然驱动着人们从独立到统一,这无疑显示了群体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离开了团体,人们便会像离体的病毒,被裹挟在岁月的洪流中任现实的魔爪肆意推残;又如未绽开的花朵早早被扼杀在蓓蕾之中。“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或许就是孔子所推行的中庸之道吧:既不能离开团体,又不能丧失了个性。 风华正茂的学子啊,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切记不可脱离团体,否则将泥于古法,更不可随潮而动,人云亦云。唯有在团体之中发展个性,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方可“随心所欲不逾矩”,因为我本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 这个作文借“单数”与“复数”两个概念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如果单向审题,可以有观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言下之意就是鼓励张扬个性、拥有自信、特立独行;或是“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群体”,言下之意为感恩他人、融入集体、珍惜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更好的是将个人与集体辩证统一起来,比如,在个性的前提下讲求集体的融合;虽然个性的突出在创新的时代十分必要,但家国的振兴更需集体的力量,个人不自由,集体无意义;等等。如此,既张扬个性接地气,也弘扬集体主义。 立意: 1.青年学子理应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 2.青年学子理应对集体主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崇高精神进行思考; 3.青年学子当然也应有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树立; 素材: 1. 在森林中骄傲生长 人从一生下来就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与周边的人或事物发生联系,由此交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生活的网。尽管我们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我们要在群体之中,造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2.我们可以把每个人都比喻成一棵树,“独木不成林”,只有千千万万的翠绿汇聚在一起,才能勾画出那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足球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努力付出,拔河比赛更需要大家的齐心一致、拼尽全力。 可见,我们无法脱离群体去进行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这或许是自然万物运行必须遵循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总是簇拥在一起,天空中的大雁总是成群地翱翔。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工作的完成也离不开他人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群体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的重要性。 3.但是,我们在强调复数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对单数的否定呢?实际上,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我们在群体中,同样可以造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把自己看成单数体现在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三毛曾经说过:“我们不青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已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这实际上是许多人的生活的一个写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除了要编织与他人相联系的网,还要酿造属于自己的蜂蜜。我们应该是辛勤劳动、勇于奉献的。在某些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沉思,去追寻和探求那蕴藏在自己体内的能量,去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4.由此观之,群体与个体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群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而个体的发展要致力于为群体做贡献,从而推动整个共同体的发展。 千万的翠绿汇聚成一片森林,我们在森林中享受惬意的阳光,品尝消晨的露水。于是,我们也在骄傲地生长,用我们的枝繁叶茂为人们带去阴凉,为雄鹰带去歇息的地方,成为森林中独无二的组成部分。 行文结构: 1.文章以对题目材料的概括引思开篇,迅速提出观点:“即使是在团体集合中,我们都是一个单数,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我本不同。” 2.紧接着从反面驳斥了唯集体论、集体万能的认提,点由泯灭个性只能自掘坟墓; 3.然后以事实、理论等论据力证了“我木不同”的重要性; 4.接着强调个性也不能脱离集体而特立独行,极富思辨色彩; 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表达规范,语言有一定文化底蕴,也能使用-些较为新颖的素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组天罡、5G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

 

查看答案

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______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之作。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所以悲伤的情绪在文中不过_____,代之而起的就是积极昂扬的激情。

在怀才不遇、处江湖之远的日子里,前代仁人志士的选择深深启发了这位年轻的诗人,(    )。虽然仍旧对人生有很多不解之处,但“穷且益坚,不坠青。这是怀才不遇者的青云之志”是空谷之音,_____。这是怀才不遇的心灵之声,是不甘沉沦者的奋起号角,是对自怨自艾者的真诚劝勉,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安慰。年轻的诗人王勃没有理由消沉。他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远很长,而阳光和彩虹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了看,就会发现,这声音不只是王勃一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或者说是时代的精神在召唤年轻的王勃们,从而促使他们______,斗志昂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振聋发聩           意气用事

B.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震耳欲聋           意气用事

C.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风发

D.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B.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C.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D.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才二十多岁,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他不再失意苦闷,而是幅然醒悟,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

B.他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

C.使得他能从失意苦闷的低谷蟠然醒悟而迅速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

D.使得他因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蟠然醒悟,不再失意苦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 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 “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 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