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五则实用文的摘录,每则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下面五则实用文的摘录,每则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修改。

(1)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5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室全部开放。(广播稿)

(2)这几天突降暴风雪,地面结冰,学生上下学期间,实在欠安,各地各校务必小心防范。(教育局通知)

(3)多年来承蒙您的教诲,令爱今年能考取理想的大学,我们全家都非常的感激您,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某家长给老师的感谢短信)

(4)为把我们的校报办的更好,恳请全体同学踊跃参与,积极投稿,为办好校报尽绵薄之力。(征稿启事)

(5)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受邀回母校做报告)

 

(1)全部——全都(2)欠安——不安全(3)令爱——小女(4)绵薄之力——一份力量(5)忝列——荣列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本题考查文体得体。 (1)广播稿中“全部”和“全不”容易混淆,应改为“全都”; (2)教育局通知中“欠安”表达意思不准确,也不符合此处表达对象,应改为“不安全”; (3)书信中“令爱”是敬辞,用于对方女儿,应改为“小女”; (4)征稿启事中“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自己,应改为“一份力量”; (5)报告中“忝列”是谦辞,用于自己,应改为“荣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      ,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      ,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        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       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B.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C.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D.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调雨顺    息息相关    数不胜数    约定俗成

B.风栉雨沐    休戚相关    数不胜数    不约而同

C.风调雨顺    休戚相关    擢发难数    约定俗成

D.风栉雨沐    息息相关    擢发难数    不约而同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B.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C.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D.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强调人们各有各的追求,而自己把修身养性作为毕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明确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出师表》中,点明了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于南阳时的心态,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表达对当今国势的讴歌与赞美。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2.本诗颈联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德,字元升,霍州人,依舅氏占籍怀柔。崇祯四年进士。除滋阳知县。性刚介,清操绝俗,疾恶若仇。文震孟入都,德郊迎,执弟子礼,语刺温体仁,体仁闻而恨之。兖州知府增饷额,德固争,又尝捕治其牙爪吏。知府怒,谗于御史禹好善。好善,体仁客也,诬德贪虐,逮入京。滋阳民诣阙讼冤。震孟在阁,亦为之称枉。德道中具疏极论体仁罪,而震孟已被体仁挤而去之。好善再劾德,言其疏出震孟手,帝不之究。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诏五城御史驱逐,移德镇抚狱掠治,杖六十午门外,戍边。

德居戍所七年,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至则上言:“年来中外多故,居官者爵禄迷心,廉耻道丧。陛下御极十七年,何仗节死义之寥寥也!宋臣张栻有言:仗节死义之臣,当于犯颜谏诤中求之。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未几,城破,不知帝所在,旁皇厅事。已,趋至午门,见兵部尚书张缙彦自贼所出。德以头触缙彦胸,且詈之。俄闻帝崩,痛哭。持鸡酒奔东华门,奠梓宫于茶棚之下,触地流血。贼露刃胁之,不为动。奠毕归家,有妹年二十余未嫁,德顾之曰:“我死,汝何依?”妹曰:“兄死,妹请前。”

德称善,哭而视其缢。入别其母,哭尽哀,出而自缢。母见子女皆死,亦投缳死。

先是,怀柔城破,德父文桂遇害,家属尽没。妻刘在京,以征德赃急,忧悸死。至是,又阖门死难,惟幼子先寄友人家获存。赠德光禄卿,忠毅。

(节选自《明史·成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B.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C.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D.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自古以来一直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诣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借指朝廷;“诣阙”则可指赴朝廷,也可指赴京城。

C.梓宫,梓,落叶乔木,宫,古时专指帝王的房屋;特指皇帝或皇后用梓木制成的棺材。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对文震孟很敬重,对温体仁却颇为憎恶,后被禹好善弹劾并被皇帝追究。

B.成德性格刚介,敢于直言。他向皇上进言,要改变鲜有臣子为节义而死的现状,就应当培养犯颜直谏之臣。

C.成德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皇帝驾崩后,他拿着鸡和酒奔向东华门祭奠,在祭奠的过程中,头撞在地上流出了鲜血。

D.成德关爱家人,重视亲情。尽管他做好了自杀的打算,但他依旧关心未嫁之妹在自己死后如何托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

(2)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屋顶上的梦

宁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屋顶一般是猫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样子,一般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或者踩着大点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一般都是从后院上,我们院说是后院其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生的街上了。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连接全靠它,叫“××夹道”的胡同也特别多。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神秘?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夹道一出口的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两处山墙连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从两房之间顺这儿流下。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点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像吊死鬼儿似的挂上去。我在这儿出过事,一次吊上去正艰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右手砸破一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红药水几天就好了。那儿以后,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会随时隐蔽。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房上虽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当然,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一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一棵电线杆子下来。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的前青厂胡同,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的街。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比兴奋。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一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那会被骂死,甚至打将上来。也正为如此,更吸引我们一次这么干。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房顶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因此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一种东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这点我同样体验很深。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样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我与上面哥哥姐姐隔得太远,几乎是意外出来的,或者像是投胎,我刚懂事上面就全是成人世界,我非常孤独,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我好像没有,因此我经常就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多少年后,具体地说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境吗?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作铺垫,也表明自己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D.作者通过感悟儿时屋顶上世界的意义,表达了对儿时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