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没到深秋,雾霾已卷土重来,让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蓝天白云的人们有些_______。这次空气重污染过程提醒我们,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前行、任重道远的阶段,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是有限的,成效并不________。“天帮忙”可遇而不可求。据专家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秋冬季总体上呈现平均气温上升、风力减小的趋势,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可能还会时常出现,对此还须提高警惕,_______________。
( )。专家刚算结果显示,2017-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占大头的因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了,PM2.5浓度的降幅中,约有2/3是“人努力”发挥了作用。抓工业、控燃煤、治扬尘、管车子,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拿出很多措施、下了很大功夫,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容不得半点_________,“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不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其中,气象条件对改善空气质量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D.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非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
B.只有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
C.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通过“人努力”,这才是治本之策
D.治本之策是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措手不及 稳固 未雨绸缪 懈怠
B.措手不及 稳定 防微杜渐 松懈
C.猝不及防 稳固 防微杜渐 懈怠
D.猝不及防 稳定 未雨绸缪 松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引用《齐谐》中“_____,_______”两句,来写大鹛往南海迁徙时雄奇的气势。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月交映,水泛光,月如玉的美好景象。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说明沦陷区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迎神赛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② 。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最后两句结合了《淮南子•说山训》中一叶落而知岁 暮”和(楚辞•九歌•夫人》中“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两句写在漫长的秋夜中,漂浮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西风已经从翠绿的草地上兴起。
B.三、四句写残萤栖身于露珠,早飞雁拂过银河,很自然地将时间由夜晚推到了黎明。
C.五、六句写高树早上密不透光,天气晴好时能看得更远更清,看到远山上高树更多。
D.诗中选取早秋特定景物来描写,动静结合,画面感强,又借景暗示诗人的孤寂之情。
2.评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尾联写得绝妙。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樗里子者,名疾,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而以樗里子为右丞相。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犹其社稷哉?”楚王乃悦。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类。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B.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C.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D.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指春秋时的战车,一辆战车上一个战将,一个驭手,一个车右,后面步兵七十二人。
B.弩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组成,射程远,杀伤力强。
C.社稷,古时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祭祀土神、谷神,即祭社稷,后借指国家。
D.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秦国离宫,被现代专家学者称为“秦国第一台”“天下第一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樗里子攻城略地,战功卓著。秦人称他为“智囊”,他战无不胜,曾在秦惠王时率兵攻取赵国和楚国的地区,秦国给他“严君”的封号。
B.樗里子历经三王,屡受重用。他辅佐秦惠王,秦武王即位后便驱逐了张仪,任命他为右丞相;秦昭王即位后,对樗里子则更加尊重。
C.樗里子受命入周,弃蒲不攻。秦王派他去朝见周王,周王态度非常恭敬;他率兵伐蒲,获赠三百斤黄金,从而解除了对蒲城的包围。
D.樗里子得以善终,因地得名。樗里子去世,被葬在渭水南岸章台之东;因他家在昭王庙西渭水南岸阴乡樗里,所以人们称他樗里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
(2)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魂
李家法
王营长抗美援朝时打阻击,挨美国的飞机滥炸,他一翻身,胸揽一挺机枪,哒哒哒——,一满梭子硬是把美军的一架战斗机揍了下来。等战友把他扶起时,才发现王营长一条血肉模糊的腿早被炸掉了。
王营长回到北京治疗时,一个叫草莓的年轻护士对他呵护有加。后来经组织上批准,他跟草莓结了婚,回到故里休养。王营长是特级英模,享受特别津贴。据说王营长的工资比县长还高出一块八毛六分。不过,村里人不眼红,王营长领那些钱,是拿命换来的,谁要是不服,你到枪林弹雨中走一遭瞧瞧。
王营长攒了钱,就在村里建一套大房子,宽敞阔绰。老百姓就私下里议论:王营长没养下一男半女,建那么多那么好的房子有啥用?有钱,你不如买点好吃的好喝的实在。可王营长确实抠门,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村边有个露水集市,每天早上,鸡鸭三鸟,鱼虾海鲜一街的摆着,可王营长很少问津,就连政府给的特价猪肉票,他也用不着而转送给了他人。每天,他就拄着拐杖晃荡着一条空空的裤管来到早市,挑一把音菜,切一斤豆腐,然后颤颤见晃回到家。
王营长是荣誉军人,虽有国家给养着,但已解甲归田。生产队就在王营长大院前划了两亩自留地,给王营长自耕自种。从高位截肢的王营长把他的两亩自留地伺候得绿肥黄瘦的时候起,村子里就鲜见了懒惰的人。
王营长体况很差,他需要疗养。每天早上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以后,草莓就扶着王营长在村子里散步。这一天早上,他们刚好来到村小学堂旁边时,天突然就昏暗下来,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须臾间狂风又起,一场大暴雨眼看就来临了。草莓赶紧扶着王营长进了学校避雨。这一避,把王营长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学校的几间教室全部是既倒的危房,大风把房面上的瓦片刹得沙沙作响,抬头一看,隐约还透着星星点点的斑驳,墙上显露一道道裂隙,有的已经能伸进去一个拳头了。一路路土黄色的桨痕从墙头流到地面,昭示着侵蚀已非一日之久。外面开始下雨了,教室也下起小雨,老师没法上课,一群学生娃蜷缩在教室一角,用自带的雨具遮档雨滴。王营长一看叫声不好,他令草莓马上去把校长找来。不一会,长得像麻杆一样的张校长冒雨来到王营长的跟前,他见了王营长,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
王营长黑着脸:“你就让孩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
张校长哭丧着脸:“没办法,我已经打了很多报告上去了,上面就是不拨钱下来维修。”
王营长吼起来:“教室马上要塌了。出了人命,我枪毙你。”
张校长害怕了:“王营长,你说怎么办?”
“怎么办?传我命令:撤。赶快吹号呀,不!敲钟,你快啊……”王营长用拐杖猛地戳着地,一条空荡荡的裤管微微地颤抖。
“可是……往哪里撤?”
王营长斩打截铁地说:“到我家去!全部去!”
一阵急促的集合钟声,孩子们、老师们相互搀扶着冒雨撤出学校。刚走不远,只听到身后一声“轰隆”接着一声“轰隆”,学校就在风雨中倒塌了。张校长在泥泞的路上,扑通一下就给王营长跪了下来。
那场暴风雨真大,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学校就在王营长家的八间大瓦房里架上黑板上课,孩子们的读书声越是响亮,好像要同风雨声争个输赢似的。
第四天,天还浙沥着,王营长说不能再等了,他要到县上报告学校倒塌的事情。王营长换上一套崭新的军装,搭上村里的马车,冒雨出发。不久,噩耗传来:王营长半路上遇到山洪暴发,连人带车给冲走了……
王营长的家到处缀满小白纸花,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英雄,一个个哭得泪如汾沱。那天老师们不约而同在教孩子们唱着一首歌: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营长虽然有钱,但村民并不眼红;他不舍得吃穿,却在村里盖了宽敞阔绰的大房子,是为了给村里的师生一个安全的学习条件。
B.文中刻画张校长着墨不多,但通过“长得像麻杆”“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哭丧着脸”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他胆小怕事的特点。
C.小说语言既通俗又形象,如“战斗机揍了下来”“伺候得绿肥黄瘦”“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等,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
D.小说写暴风雨几天不停,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王营长遇难埋下伏笔,也暗示了乡村教育的艰难以及县里对乡村教育的不重视。
2.小说中两次写到王营长的拐杖和空裤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要写王营长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却用“军魂”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膜覆盖技术自引入我国以来,已广泛应用到棉花、玉米、马铃薯等几乎所有作物中。但地膜在促进增产的同时也因其回收费时费工且很难彻底而带来严重污染。由山东一企业研发的双降解生态塑料技术有望彻底破解农田“白色污染”之困。德州市农科院在河北吴桥县管庄村的一片棉田地进行了5年的双降解生态地膜与普通地膜的对比试验。经过试验,在棉茬130天生长期里,双降解生态地膜的生物降解率达到86%。相关专家介绍,这一技术真正做到可解可控、无毒无害,是一种“能被微生物吃掉的地膜”,“能化解在土壤中的地膜”。每亩地用普通地膜成本是40元,用双降解生态地膜每亩成本是50元,但回收一亩地残膜的人工工资是75元,加上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清洗、烘干、熔融再造等成本,双降解地膜的优势非常直观。5年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示范应用近400万亩。目前,可降解地膜在山东省商河县白桥镇林场大蒜地中被推广使用。
——(摘编自田艳敏(农田地膜“顽固不化”?》)
材料二:
2017年12月11日,三部委公开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生效。标准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另外,此次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强化了地膜管理,聚焦新型地膜利用以及残膜回收。实际上,我国在治理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方面已经有了愈发深入的实践。目前,可降解地膜研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地膜、桔秆地膜等产品争相涌入市场。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经过6年攻关,终于培育出了新品系“中棉619”。此类棉花有望替代全疆6成使用地膜的新疆棉花,是一种无膜棉产品,且已经在南疆多地展开了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
——(摘编自马欣《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材料三:
2017年地膜使用数据比较
地区 | 厚度(毫米) | 覆盖面积(亿公顷) | 使用数量(吨) | 回收率(%) |
中国 | 0.006-0.008 | 1.91 | 134.15 | 40-50 |
欧洲 | 0.02-0.03 | 0.8 | 101.92. | 100 |
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高强度地膜、可降解地膜,同时配套严格的地膜回收处理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了地膜残留污染的发生。国外废旧地膜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填埋法,但是由于残膜不易腐烂,终将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这种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少;二是焚烧法,把地膜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或其他方面;三是回收再利用,通过分解废旧地膜,回收乙烯或提炼石油制品进行再利用,或将其进行再生处理,制成塑料制品。国外一般采用收卷式残膜回收机进行回收。欧洲使用的地膜比较厚,收获后破损程度低,采用卷收机100%回收,不存在地膜污染土地问题。残地膜成卷回收以便后期处理或继续使用。但我国地膜很薄,收获时已严重破碎,无法进行卷收。
——(摘编自赵红梅《地膜回收利用难题如何破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可降解地膜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可降解地膜产品已进入市场,有的已在实践中使用。
B.喻树迅团队培育的新品系“中棉619”是一种无膜棉产品,已经在南疆展开了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
C.双降解地膜单价较高,但是与普通地膜的单价以及回收成本综合比较,双降解地膜的优势很明显。
D.欧洲没有土地污染问题,欧洲地膜使用面积虽然仅为中国的40%,但回收数量却与中国相差不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普通地膜的费时费工及污染,双降解地膜做到了可解可控、无毒无害,有望彻底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问题。
B.地膜新标准实施后,不允许生产和销售未达标的农用地膜产品,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利国利民。
C.中国2017年地膜覆盖面积中每公顷地膜使用量高于欧洲,同时因回收率太低,所以我国的地膜污染远高于欧洲。
D.国外的收卷式残膜回收机适用于厚度高的地膜,而我国采用的地膜厚度低,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的机器。
3.我国在治理地膜“白色污染”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