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材料二: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垂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研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研之,尽坐而鼻不伤,那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研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命 B.顾谓从者曰 顾:回头
C.彼于致福者 致:招致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2.材料一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所推崇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
B.反衬“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无所待无所限,绝对精神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自夫子之死也,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调,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B.“序属三秋”中的“三秋”是指季秋,就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D.“除臣洗马”中的“洗马”是职官名。汉为东宫官属,太子外出,则导威仪;晋以后职掌图籍,隋称司经局洗马,历代大致因袭,清末废。
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童子何知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而莫之夭阏者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门虽设而常关
⑦大王来何操 ⑧蚓无爪牙之利
A. ①②⑤⑦ B. ③⑤⑥⑧ C. ③⑤⑥⑦ D. ②④⑤⑦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彼且奚适也
③而御六气之辩 ④空余报国之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
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年19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 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 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 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友爱的主题。
2.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3.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