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红楼梦》中,《庄子》多处出现,它的思想智慧也融化其中。理解这些思想智慧,能看清楚《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
《庄子》中多处标举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这样的人格超越于“尘垢之外”,游于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大道之中,遗世独立、逍遥自在。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矣。”但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提倡独立而不是孤立。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将可卿许配于他时,提到可卿“表字兼美”。同时,文中描绘可卿的形象有这样一段:“其鲜妍妩媚有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表明所谓兼美正是指兼有宝钗黛玉之美。
《红楼梦》中常常将宝钗黛玉对应描写,如将宝钗之“德”与黛玉之“才”相对应;将宝钗之“金玉良緣”与黛玉之“木石前盟”对应;将宝钗之“仙姿”与黛玉之“灵窍”对应。同时,宝钗黛玉之美也是一种对应:宝钗固然能够“与世俗处”,却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黛玉固然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却又不能“与世俗处”。此外,宝钗固然能够“顺人”,人人面前都不“失于应候”,却有“失己”之憾;黛玉固然保持真我、孤标傲世、蔑视功名富贵,却不能“顺人”,甚至还因此伤害了深爱自己的宝玉。将二人“兼美”,才是理想的人格,这也是《红楼梦》的一种隐喻。
《庄子》对超越性的强调,很容易让人觉得那是一种高傲。庄子追求高洁如神人般的人格,也强调对人、对物都应当谦卑。庄子固然有着大蔑视,但那蔑视针对的是污浊的世俗、黑暗的现实、肮脏的欲望、卑下的人格。对这些,他嬉笑怒骂,他痛下针砭,看上去有不屑一顾的高傲。这里的“傲”,是指傲骨、傲岸,是指对所蔑视之事物的不屈服,不是盛气凌人、自高自大的傲气。
黛玉固然有傲骨,但她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确有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傲气。这也是她被人认为“小性儿”和“尖酸刻薄”的原因。
相比之下,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他的“不谴是非”,并不是颠倒是非、混淆是非。他之所以强调“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强调“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强调“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的相对,都是出于谦卑。他之所以谦卑,因为清醒洞察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看到“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的狭隘片面;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对自然与大道完全顺应。
庄子还具有深深的平等意识。儒家的“礼”讲等级,道家的“道”则讲平等,用《庄子》中的话来说就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大道无处不在,一切皆道,道即一切。对于道的谦卑,也使得庄子对万物都怀有敬意。《红楼梦》中,宝玉的“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与前者相仿佛,种种“视物如视人”的表现也正与庄子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黛玉对自己钟情的人能够倾情,但缺少对其他人和物的尊重,有时就表现为一种孤傲。
——节选自王冉冉《林黛玉:傲骨之外多了一点傲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红楼梦》中的《庄子》思想智慧,能明白《红楼梦》作者对黛玉“孤傲”的态度。
B.《庄子》强调超越性,不是追求盛气凌人、自高自大,而是不屈服于自己蔑视的事物。
C.和林黛玉相比,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这些表现为他对于道的谦卑。
D.儒家与道家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倡导“礼”后者倡导“道”,前者讲等级后者讲平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的问题,引发了读者思考。
B.文章认为庄子出于谦卑而强调“相对”,之所以谦卑则是出自于三个原因,可谓“层层追因”。
C.尾段将贾宝玉与林黛玉对人的态度对比,意在揭示林黛玉缺少平等意识,缺少对其他人的尊重。
D.文章立足于对庄子的“超越性”思想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秦可卿与薛宝钗、林黛玉比较,是为表明《红楼梦》作者认为秦可卿是完美的女子。
B.林黛玉与庄子一样有傲骨,他们都敢于对污浊的世俗、肮脏的欲望等嬉笑怒骂,痛下针砭。
C.宝玉“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这表现出他对万物都怀有敬意,与庄子的内在精神一致。
D.《红楼梦》虽然批评林黛玉“孤傲”中蕴含的傲气(不尊重他人),但是也肯定其“傲骨”。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中的年轻人“充了长时间的电”,却“没充进去”,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愈发严重和普遍。年轻人茫然的表情中似乎写满了“怎么办”。怎么办?他的师长、父母、朋友或许可以给他一些合理化建议。
请你选择上述角色中的一种角色,给年轻人写一封信,和他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和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①_______________。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②_______________。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③_______________。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王远)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6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王岐山代表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召开表示诚挚祝贺。王岐山表示,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凝结着当代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华。中华文明推崇的“小康”“大同”“天下为公”,与今天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中华文明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与今天我们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中华文明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家国情怀、贲任担当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中华文明推崇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与今天我们主张的开放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思致相因。中华文明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鞭苔(tà) 剔(tī)除 庇(bì)护 长歌当(dàng)哭
B.角(jué)逐 瞭(liào)望 毗(pí)邻 睚眦(zì)必报
C.粗旷(guǎng) 歼(qin)灭 悼(dào)念 恪(kè)守不渝
D.嫉(jì)妒 绌(chù)免 拯(zhěng)救 层见(jiàn)叠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①没有人能躲得开季节,无论你活得多么巧妙,都必将跟随时令流转。岁月的路口,轻轻抖落一季风霜,与秋含笑道别,转个身,便遇见了冬天。
( )。唯有精神与情感的追求,贯穿一生。黑暗中寻找光明,内心永远有一盏灯。(甲)我们知道,相同的季节里,总有些人,隔一帘风雨,陪自己走在路上。
初冬,心底的花开,芬芳一路。季节相约,心怀已装满收获,爱,是最重的行囊。相信,有阳光的地方,人心都是暖的。②静水无澜也好,激情浪漫也好,冬日不一定是最好的年纪,但一定是最好的心态。(乙)有遗憾,也许来不及,相信,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冬天里,季节的风,变得凌厉,一颗心,(丙)变得柔软。庄重的心,等待一场洁白的冬雪,期待与往年的自己重逢。同样的冬季,没有变;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季的心情,都变得不一样。时光易老,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感性,越来越深情。悄然而逝的岁月,总有一份美好或惆怅的情怀,系着飘摇的思绪。③一片雪花,因为时光的晶莹,整整一个冬天的记忆便被撐了起来。冬日的阳光,让日子温暖明亮,一缕缕斑斓的光打进心底,光阴,也便与自己亲和起来。
人生中,要经历无数个冬天,时光里,流淌着难以释怀的情感:生活,就在这些回忆中继续,在继续中体悟。走过迷茫的青春,翻越一座座覆雪的山头,④后来才渐渐明白,每一种际遇在人生中,意义其实都已命定了。成长与爱,是生命永恒的伴随。
1.文中①~④四处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人能躲得开季节,你无论活得多么巧妙,都必将跟随时令流转。
B.静水无澜也好,激情浪漫也好,冬日不一定有最好的年纪,但一定有最好的心态。
C.一片雪花,因为时光的晶莹,整整一个冬天的记忆便得以撑了起来。
D.后来才渐渐明白,人生中的每一种际遇,其实都有其命定的意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悲欢聚散的经历,教人心看淡;秋去冬来的光阴,让生命从容
B.秋去冬来的光阴,让生命从容;悲欢聚散的经历,教人心看淡
C.生命,因秋去冬来的光阴而从容;人心,因悲欢聚散的经历而看淡
D.生命和人心,因悲欢聚散的经历和秋去冬来的光阴而看淡和从容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与文中划横线句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B.他环视了一下会场,挥动着手臂说:“大桥快通车了,大家要做好最后的冲刺!”
C.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率真的性子,大家都很了解了。
D.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 | 乙 | 丙 |
A | 即使 | 所以 | 因此 |
B | 因为 | 也许 | 却 |
C | 因为 | 就算 | 却 |
D | 无论 | 也许 | 所以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