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以寂静环境从侧面烘托乐曲的美妙动人和强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水石相击且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惊险场面,突出了蜀道的险峻和难行。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1)的关键点:《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致的两句,首先明确《劝学》中的意思是学生能够超越老师,故答案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的关键点:《琵琶行》、寂静环境、侧面烘托乐曲的美妙;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正是寂静的环境; (3)的关键点:《念奴娇·赤壁怀古》、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应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意“尊”字,在句中没有“木”旁;“酹”要正确书写。 (4)的关键点:《蜀道难》、“水石相击”且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惊险场面。故填“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注意“喧豗”、“砯崖”的正确书写。 (5)的关键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对比”,故填: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注意“佛狸祠”三个字的正确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下面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大段写景,由秋水写到远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层次清晰而分明。

B.“玉簪螺髻”借代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红巾翠袖”借喻女子,形象生动。

C.“落日”二字暗含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断鸿”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D.词人登上赏心亭,遥望无边秋色,见天高水长、浩渺寥廓,万般愁恨顿时涌上心头。

2.词人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B.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学问和技能;也可指《诗经》六艺,即风、雅、颂、赋、比、兴。

B.公府,我国古代官署名,指三公(太尉、丞相、太师)的公署,公府的职权重大,属于中央一级官府机构。

C.公车,汉代官署名。汉代有以公家马车送应试举人赴京赶考的传统,后来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征拜,征聘并授予官职。征,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职;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志向高洁,不尚虚浮。他才高而淡静,多次被征召也不去就任,不好结交世俗之人,不满贵族奢侈之风。

B.张衡精通文学,博学善文。他五经六艺都通晓,曾写《二京赋》来讽谏时事,写《思玄赋》来寄托自己的情志。

C.张衡潜心科研,成就辉煌。他擅长“术学”,精通测天仪器,制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并以此测报地震方位。

D.张衡治理有方,政绩卓然。做河间王相时,尽管河间王骄横奢侈,豪右胡作非为,但他严厉治理,效果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及至进入城中,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射之地,便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进入正房大院。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方欲拜见时,早被他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随后方拜见了外祖母。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道:“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是深受皇帝信任和赏识的豪门望族,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仆从众多,等级森严,礼节繁琐复杂,吃穿用度讲究。

B.贾母周围的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渲染出作为贾府掌权者之一的王熙凤的放诞无理以及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C.“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明林黛玉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处处留心和寄人篱下的心理特征。

D.“鬓发如银”的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为“凤辣子”,这一细节既可见贾母的和蔼,也能看出王熙凤在贾母心中非同一般的地位。

2.本文为什么要不惜重墨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3.王熙凤对林黛玉“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的夸赞历来被读者称为有一石三鸟之妙,请对其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像在淘宝评价店铺那样对政府打分,像在淘宝咨询客服那样向政府提问,“杭州办事服务”APP让浙江省杭州市的百姓享受到办事“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目前,市民办理社保、公积金等153项政务服务、便民服务都可通过“杭州办事服务”APP随时完成。这款APP是由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杭州市打造的。据了解,该公司早在2010年就涉足于智慧政务领域,研制开发了政务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自主核心产品,并在武汉市、苏州市、宁波市的智慧政务领域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2017年起,该公司正式将“智慧政务”板块纳入公司战略发展的重点,先后与环保部等国家部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多方面积极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摘编自人民网《航天技术让“群众跑腿”变“信息跑路”》,2018年11月1日)

材料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4所发布了旗下军民融合智能家居系列新产品,率先为智能家居注入“航天基因”。此次发布的智能家居品牌被命名为“宇焕”,取“航天技术创新生活方式”之意。发布会上还公布了“宇焕”新品牌计划,涉及“宇焕计测”和“宇焕家居”两条并行的产品线。“宇焕计测”主要服务于军工、航天等B端生产产业;“宇焕家居”剑指安防、健康、起居等智能家居细分行业。

514所表示,将坚持“强企报国、科技惠民”导向,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引下,着力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速技术、产品与市场衔接。

(摘编自人民网《航天技术民用化为智能家居注入航天基因》,2018年8月10日)

材料三: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为响应国家“双创”战略的号召,设立了“创新特区”,并于近日成功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也是入驻该特区的首个项目。它凭借几厘米见方的嵌入式芯片,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准确智能感知,在目标识别准确率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早在2013年,当“深度学习”技术概念在国内刚兴起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团队就开始潜心钻研此前沿技术。历经4年多的时间,目前已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在深度神经网络压缩、深度神经网络编译工具链和智能加速引擎等方面形成了技术壁垒。

(摘编自人民网《航天技术创新应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诞生》,2018年4月1日)

材料四: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挑战与对策》的主题报告中表示,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

“欧美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但是对相关产业带动却高达1:7至1:14.”薛惠锋认为,在执行层面推动融合,还需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把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打通航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

(摘编自人民网《专家:航天科技工业迫切需要实现“军民融合”》,2018年5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杭州市打造的“杭州办事服务”APP,让杭州市民享受到办理153项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B.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4所研发出的涉及“宇焕计测”和“宇焕家居”两条产品线的军民融合智能家居系列新产品,为智能家居注入了“航天基因”。

C.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制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响应国家“双创”战略号召,入驻“创新特区”的首个航天技术创新应用项目。

D.在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看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在执行层面推动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办事服务”APP是在武汉、苏州、宁波等市智慧政务实操经验基础之上的借鉴淘宝平台评价沟通方式和服务理念的一次成功尝试。

B.“宇焕”品牌智能家居系列新产品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推动航天技术创新生活方式和成果转化的民用化产品。

C.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团队历经4年多的攻关,终于研制出了凭借几厘米见方的芯片就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准确智能感知的系统。

D.和前三则材料对航天技术运用于新产品的客观报道不同,第四则材料侧重于引用专家观点评论发展航天科技工业的优势和迫切性。

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更好地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美》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朱光潜的“免俗”的观点,也就是培养“美感修养”的问题。他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朱光潜说得有点可怕,但如果只是求物质生活的温饱舒服,为物欲所支配,也会完全失去个人的精神空间。这就是朱光潜所说的“俗”。他提出“免俗”,即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植,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这样看来,朱光潜的“免俗”与我们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是相通的,“美感的培养”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那么美感如何培养?朱光潜首先从学理上做通俗而又深入的探讨,而不只是泛泛谈谈。他提出美感其实是“态度”问题,或者说,“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A'与成的。朱光潜用了一个非常出名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公园里有一棵古松,可能每个人对它的“知觉”是不一样的。木材商可能注意掂量这棵树的木料能做什么用场,卖多少钱。这是“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可能思量这棵树应当归到什么类什么科,为何它能生长这么长久,等等。这是“科学的态度”。这两种“态度”都不涉及美。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态度”,不那样实际地东想西想,而是聚精会神地忘我地观赏古松苍翠的颜色,盘,屈的线纹,仿佛能感受那昂然高举的气概。这就是“美感的态度”。朱光潜认为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只是各自功能不一样。但“审美的态度”一般人最为缺少,所以生活忙忙碌碌,会觉得没有“味道”。培养美感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虽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却可以“免俗”,可以净化心灵。至于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超越和玩味,在审美过程中求得“直觉”和“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朱光潜就在这样平易轻松的气氛中探讨了美感活动“无所为而为”的特点,说明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基本生理、生活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摘编自《名著导读——<谈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认为在面对利害关系的时候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不能免俗是很可怕的。

B.生活的忙碌,使人们缺少了“审美的态度”,所以常会觉得生活没有“味道”

C.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净化心灵,让自己免俗,须得有美感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

D.人所以异于其它动物,是因为人在生理生活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对美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通过举木材商和植物学家等的态度的例子,指出美感的实质是“态度”问题。

B.文章通过对“美感态度”的论述,指出有“美感的态度”,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C.本文综合运用比喻、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手法,内容丰富,收到良好效果。

D.文章采用并列结构,围绕美感培养、美感培养的重要性和美感培养的方法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态度,是因立场、身份不同,文中三种态度就是由此而生。

B.美属于基本生理生活需求外更高尚的企求,审美的态度一般人最为缺少,需要培养。

C.朱光潜认为,培养美感,就要从学理上做通俗和深入的探讨,而不能只是泛泛而谈。

D.学会超越和玩味。求得“直觉”和“形象”,能感受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